车市这轮“寒潮”,是真真切切地拍在了MPV的脸上。
你有没有发现,曾经风光无限的MPV市场,如今却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价格一路狂跌?
2025年10月,这场价格战简直是“狼来了”,威然直接“跳水”三成八,艾力绅也跟着“骨折”了三成二,就连别克GL8插混版,也坐不住了,跟着让价。
德系、日系、美系,国产的,新能源的,一个没跑,全卷进来了。
这卖车,是越来越难,价格战直接打到了家门口,你说这算不算一场“兵败如山倒”?
高端车也不是“铁板一块”了。
奔驰V级,那个曾经的“商务标杆”,也扛不住了,降价两成四!
这豪华品牌的光环,似乎也黯淡了不少。
反观咱们国产的红旗HQ9,像个“黑马”一样,正一点点地抢走它的客源。
中端市场更是“腥风血雨”,传祺M6直接“腰斩”六成,大通G50插混也给了个四成。
它们靠的是啥?
低成本!
直冲家庭用户而来。
新能源阵营也一样不好过,腾势D9纯电,我听着都心疼,直接降了十一成!
这价格,简直是“白送”的节奏。
传祺E8,刚上市就调价,电池成本下降,产能又堆得跟山似的,不降价,车就只能压在库里。
那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驱动这场“价格海啸”?
是供需失衡,还是消费趋势的巨变?
笔者认为,核心原因在于“供大于求”与“需求转移”的双重夹击。
2024年,MPV市场销量仅120万辆,比前一年还萎缩,工厂开工率不到六成,这库存积压的压力,可想而知!
更致命的是,买家变了。
曾经的家庭主力,现在更青睐7座SUV或电动车,传统MPV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商务客户也“醒悟”了,租车比买GL8更划算,这“拥有”的观念正在被“使用”的模式取代。
政策也在推波助澜,许多城市放开MPV限购,但燃油车的高昂环保积分,又让成本往上走,不降价,真就扛不住了。
消费者心思的转变,简直比那川剧变脸还快。
生了二胎、三胎的家庭,觉得SUV加电动车,既能满足空间需求,又能兼顾经济性,才是“真香”的选择。
企业老板们呢?
也不再纠结买啥MPV了,直接叫自动驾驶网约车,省事又省心。
以前,买车是“资产”,现在,花钱买的是“服务”。
这逻辑,跟比亚迪海鸥2023年一上市就降价如出一辙,价格战从入门级小车蔓延到大中型车,大家心里都清楚:不降价,就卖不动!
“薄利多销”这四个字,在如今的车市,简直是“圣经”一般的存在。
新能源MPV的降价,并非仅仅为了“走量”。
三电系统的量产化,确实让成本下降了15%-20%。
但问题在于,国产车在这“价值感”的塑造上,似乎还差了点火候。
红旗HQ9卖五十万,可有多少人真心觉得它比奔驰V级“有面儿”?
“面子”这东西,哪是价格战能轻易撼动的?
这就像古语说的,“徒有其表”,终究难以赢得人心。
笔者认为,品牌价值的构建,需要时间沉淀,更需要产品力的硬核支撑,价格战只能是“一时之计”,而非长久之策。
那么,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现在是不是入手MPV的“黄金时期”?
笔者的经验是:现在,正是抄底的好时机!
2025年第四季度,价格已接近“地板价”。
此时出手,砍价空间巨大,能省下不少真金白银。
当然,如果你不急,再等等,2026年新车型大概率会更香,配置更足,价格说不定还能再“松一松”。
厂家拼不过,最终受益的,永远是我们这些精明的消费者。
这“内卷”,对咱们来说,绝对是“一场盛宴”。
回望历史,盛唐之时,诗仙李白曾感叹:“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
如今的车市,虽然价格“散尽”,但对于真正需要MPV的家庭和消费者来说,这“得意”的时刻,或许才刚刚开始。
这轮价格战,与其说是市场的“洗礼”,不如说是对消费者的一次“馈赠”。
让我们拭目以待,这场“价格风暴”将如何重塑MPV市场格局,又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