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边缘?比亚迪“宋Plus”打头阵,台湾车市压力爆表
01
这事还挺有意思。最近我们编辑部聊起比亚迪准备进军台湾市场,大家第一反应:台当局估计要忙坏了。
不信你看舆论。网上连岛内都有人说,这回民进党是真的紧张了。
为啥?比亚迪看上去没打正面“登陆”,而是打算用泰国腾势品牌的身份,以进口车的方式“侧面切入”。说人话就是,走‘第三地’。
我见过不少绕路玩法,但像这样大张旗鼓,台当局真得“严防死守”。
02
先说清楚。台湾这边原本就禁止大陆整车进口,玩的是“封锁线”思路。零部件可以搞,但是得合规组装,还得审核,“领牌、上路”全靠关卡卡死。
这次比亚迪选的主力车型也不差,正是大陆市场销量非常猛的宋Plus。分油电混动(DM-i)和纯电(EV)两个版本。价格我看了下,大陆当地卖13.58万到17.58万人名币。换算一下,新台币大致57万到74万左右。
但如果是泰国组装,这生生一绕弯,传出来的预计价格能落80万到90万新台币。啥意思?直接砸中台湾中型休旅车的“命根子”区间。台当局不紧张才怪。
而且这个价格,搁岛内同行嘴里都叫“甜蜜带”。性价比一上线,本地品牌搞不好就要头疼半天。
03
真要说被“按头测试”的细节,那就在街头了。新竹有人拍到宋Plus测试车,说明比亚迪很可能已经启动本地化道路测试。内行都懂,没打算上市的车企,不会这么上心。
这套打法,类似国内当年合资品牌“本地组装”的路数,你琢磨出那味儿了没?
台当局摆出的态度也很明显,经济管理部门一口一个“要挡”。技术标准、出口管线、审查流程,全都要卡一遍。啥都想着“操作空间”,其实底子就想卡住途径,免得放出这股洪水。
但实际执行就难说了。法规上讲“依相关认定”,但你让厂商钻空子,人家只要规范手续走一遍,最后到底拦得住拦不住,咱说句不好听的,还真得看具体操作。
04
“宋Plus进台湾”这事,我感觉不只是品牌和市场的较量。更像一场典型的“法规与市场需求”的角力。
同事说岛内不少消费者的第一选择就是性价比高、配置厚道的油电/纯电SUV。台版宋Plus真要以80多万新台币杀入这个价位区间,不少日韩系SUV估计坐不住了。
当然,台当局四处加关卡,未来厂商可能玩法还会迭代,有可能推其他第三地组装的通路,也有可能打“本地微组装”擦边球。反正初期进岛的车少不了测试,捞到第一波红利的,还是爱折腾的玩家。
咱自己总结一句:以后凡是碰到这种政策“打擦边球”的新花样,普通消费者还是得看清楚流程细节。真要下手,手续、质保、售后服务,能问仔细就问仔细。别盲目相信“新鲜事物更香”这套说辞。
我也不是没见过坑,真进去修车的时候,才明白啥叫政策漏洞砸到自己头上。
毕竟车是工具,本地玩转才算真的有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