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惨了,今年8月销量榜前20仅剩这5款燃油车!
2025年8月的销量榜单出炉了。
空气突然安静。
油车?还活着吗?
前20名里,只剩5个名字是燃油驱动的。
其余15个,清一色挂着绿牌,或是挂着“新势力”的标签。
这不再是趋势。
这是现实。
电动化的浪潮,已经淹到了油车的脖颈。
可这5辆油车,居然还站着。
没有倒。
甚至,站得挺直。
你可能会问——它们凭什么?
在电机嘶吼、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包围下。
它们靠什么活下来?
答案不是情怀。
也不是侥幸。
而是——真本事。
朗逸|第5名
朗逸。
两个字,像一块石头,沉在市场底部,稳得可怕。
500万辆。
这是它16年交出的成绩单。
从2008年到2024,它没变过几次大模样。
但每一次小改款,都像给老朋友理了理发,精神依旧。
1.5L自然吸气。
四缸。
81千瓦。
141牛米。
数据?平平无奇。
放在今天,年轻人看了直摇头。
可它配了6AT。
换挡?顺。
城市里走走停停,它不躁。
不顿挫。
不让你觉得“这车有脾气”。
油耗呢?5.9L/100km。
你敢信?
一台油车,在2025年还能做到这个数?
底盘?前麦弗逊,后扭力梁。
老派。
但调得舒服。
过减速带,不跳。
高速变道,不飘。
这就是德系的功底——不炫技,但扎实。
它不快。
但它从不让你失望。
轩逸|第11名
轩逸。
日产的“沙发王”。
20多年。
全球520万辆。
这不是数字。
这是几代家庭的选择。
1.6L + CVT。
动力?佛系。
但你要的,是“开得省心”,不是“飙得痛快”。
5.4L/100km。
官方数据。
实际?市区7个油左右。
对一个家用车来说,这笔账,算得过来。
座椅软。
悬挂软。
连转向都软。
但你知道吗?这种“软”,是日产花了三十年练出来的——叫“舒适哲学”。
它不追求操控。
它追求的是——你爸开不累,你妈坐得舒服,孩子在后座能睡着。
在电动车拼加速、拼智驾的时代。
轩逸还在拼——谁更懂家。
它赢了。
帕萨特|第14名
帕萨特。
1973年就出生了。
比很多读者的父母年纪还大。
溜背?两门?
那是它年轻时的叛逆。
现在,它是中年男人的西装。
德系底盘。
扎实。
厚重。
开起来,像一头稳健的牛。
不急,但有力。
6.2L/100km。
对于一台B级轿车,这个油耗,在2025年,堪称“节俭”。
它没有大屏。
没有语音助手。
没有自动泊车。
但它有——方向盘回馈的真实感。
有——过弯时车身的稳定感。
有——高速上那种“贴地飞行”的踏实。
51年。
它活成了“经典”两个字。
你说它老?
可经典,从不过时。
速腾|第15名
速腾。
2006年进中国。
德系紧凑型轿车的“老炮儿”。
扎实。
耐用。
维修便宜。
——这三点,在电动车时代,反而成了稀缺品。
5.7L/100km。
油耗低得像在嘲笑那些“续航虚标”的电车。
它不智能。
但它的机械素质,经得起十年考验。
你不用担心电池衰减。
不用担心软件崩溃。
不用担心充电桩排长队。
它就像你家那个不会用微信的叔叔。
话少。
但靠谱。
关键时候,从不掉链子。
星越L|第19名
星越L。
国产油车的“独苗”。
第19名。
但它站得昂首挺胸。
2022年上市。
吉利的“豪赌之作”。
全系标配2.0T。
175千瓦。
这动力,放在合资里,得加钱。
可它卖多少钱?
13万起。
你敢信?
7.8L/100km。
一台2.0T的SUV,能做到这个油耗。
吉利的Drive-E发动机,真不是吹的。
外观?大气。
内饰?科技感拉满。
全液晶仪表。
大屏。
L2级辅助驾驶。
——这配置,合资车得加到20万以上。
它证明了什么?
国产油车,不是只能“性价比”。
它也能——越级。
油车,真的死了吗?
我们总说“油车末日”。
可这5辆车,像五根钉子,钉在榜单上。
它们不新。
不炫。
不谈“生态”。
不讲“颠覆”。
但它们有——
可靠。
省心。
耐用。
便宜。
电动车在拼智能化的时候。
油车在拼——基本功。
你问我未来?
我信电动是主流。
但我不信油车会消失。
因为总有人不需要“智能”。
他们要的是——
早上出门,一脚油门,车就走。
晚上回家,加个油,5分钟满血。
不需要等充电桩。
不需要算续航。
不需要担心冬天掉电。
这5辆车的存在,不是“残喘”。
是——坚守。
它们提醒我们:
技术进步,不该以牺牲“简单”为代价。
再智能的车,如果让人焦虑,那它就不够好。
所以。
别急着给油车写悼词。
它们还在。
还在用最朴素的方式,服务着最广大的普通人。
下个月榜单会怎样?
我不知道。
但只要还有人需要“省心”,
油车,就不会真正退场。
**它们不是输家。
它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