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U9试车破纪录,高铁速度成话题,电动超跑技术曝光

假如有一天,你坐着高铁飞驰在铁轨上,旁边突然有辆电动车跟车窗掰手腕,谁信啊?

别说你不信,我也不信。

可偏偏,这种传说般的“速度与激情”成了最近车圈最猛的热搜。

472.41公里每小时,仰望U9的工程测试车直接刷出这么个终极成绩,震得同行们这回集体哑口无言。

嘿,数字看起来就是一个冷冰冰的参数,眼熟吧?

但细究其背后的分量,这简直能写进“车界神话”,直叫人忍不住挠头:电动车能跑成这样,真的靠谱吗?这速度甩高铁好几条街啊。

你以为这只是“自嗨”?

实际上,背后玄机多得很。

普通人对472.41的反应,一般也就是嘴里嘟哝:噢,牛逼!好快!

但具体快到什么程度,谁心里没数呢?

开车时表针一超过140,那叫一个提心吊胆,副驾的妈立马化身“限速预警器”。

至于高速路——大伙混得最多的,限速那是“死规定”,顶天120,敢冒头再往高了踩,交警叔叔就坐等你的驾照进冷宫。

你要是跟朋友吹牛,能把时速飙到300,别人都看你跟看“段子手”差不多。

那咱们今儿就皮一下,来段极限的假想游戏——仰望U9直接把高铁当移动表弟,真这么能跑,谁还搭动车!

甚至网上都开始玩梗,说以后有“爱情疾跑者”用凯迪拉克追火车,不如换成U9,直接下一站堵门。

仰望U9试车破纪录,高铁速度成话题,电动超跑技术曝光-有驾

说起来容易,真车真事就不一样了。

德国ATP测试场,这辆U9工程测试车把电动超跑的牌面拉满,堆起四台峰值555千瓦的大电机,直接上演“万马奔腾”。

注意啊,这555千瓦是单台电机的输出,四台加一起,功率那叫一个恐怖。

简单粗暴点说,比起那些市面上三四十万的电动SUV,单电机的输出就能吊打你家“双马达”。

最直观的推动力数据,1217马力推重比。

啥意思?

你要是一吨重,他能给你拉十几头牛的劲。

通俗点讲,光驱动你那台铁皮盒子,仰望U9能连人带车飞出去,风阻都待不起。

能把时速顶到快赶上高铁,绝对不是怼几台电机猛踩油门那么简单。

技术难题多着呢。

最先跳出来的就是“散热”、

跑得越快,发动机越热,不光烧钱,烧坏了电机分分钟拆家。

另外,电池顶着超高输出,电子元器件翘班,它们纷纷暗示:老板,别催了,小命要紧。

所以,有些电动车厂家,时速敢飙到180已经偷着乐了,怕就怕一大会儿你开着没电了,变人肉充电宝。

再来聊聊操控。

别看U9力大无穷,真上赛道想用七八百匹马力一脚踩死,那不是耍帅,是玩命。

别说一般司机,就是专业车手,看到时速表直接甩到四百五,还能全神贯注地控制四个轮胎,“容错率”低下,搞不好就变云端直播事故现场。

那比亚迪仰望U9靠啥赢的?

有点说头了——“易四方”和“云辇-X”技术,听着像科幻小说里的机甲外挂,实则就是“智能保镖”。

仰望U9试车破纪录,高铁速度成话题,电动超跑技术曝光-有驾

一旦出现小问题,这两套黑科技就像老司机灵魂上身,帮你稳住车身轨迹,保证哪怕出现恐怖的高转速或者路面小状况,车不会暴躁乱跳,驾驶员人心不慌。

再加点调侃:仰望U9这套组合,其实是给极端速度蒙了一层保险,真正到了极限区间,也不至于一脚踏错出大事,留点底儿。

回过头问一句——这么高的极速对普通用户到底有啥实用意义?

直接说吧,大部分人这辈子连200的时速都没摸过,仰望U9的“翅膀”炫归炫,跟自己离得还是挺远。

买车要盘算空间、性价比、保养,对吧?

仰望U9试车破纪录,高铁速度成话题,电动超跑技术曝光-有驾
仰望U9试车破纪录,高铁速度成话题,电动超跑技术曝光-有驾

可车圈有辆“超跑王炸”,就像富二代死磕考研,明知伤筋动骨但偏要秀出实力。

可话又说回来,难怪叶公好龙,咱们图个啥?

一看“技术肌肉”,二看“研发底气”,三看整个行业的追赶节奏。

谁说国产只能拼白菜价?现在人家分分钟儿刷纪录,骨子里全是底层自信。

对比隔壁厂子还在琢磨180km/h的安全极限,人家王传福直接给你提速到天花板,朋友圈集体破防,啥叫断层式领先,不就在这了吗?

仰望U9试车破纪录,高铁速度成话题,电动超跑技术曝光-有驾

再拆开点讲,电动超跑逼近高铁速度可不是瞎闹腾。

仰望U9试车破纪录,高铁速度成话题,电动超跑技术曝光-有驾

工程师也下了血本。

市面新能源SUV、轿车那些动力底子只是常规操作,核心电控、散热、能量回收,这些“蔬菜鸡蛋”功夫不扎实,再大马力都白搭。

仰望U9试车破纪录,高铁速度成话题,电动超跑技术曝光-有驾

仰望U9这种顶级配置,测试场里能跑,意味着车企哪怕量产亲民车型,也会把这些技术慢慢“下放”。

想当年一个小小自动驻车,都得进口豪华车才有,现在牙膏厂爆发,十万级小车也能享受科技红利。

车圈玩法其实也曾有相似情节。

你还记得吗,早年间电子手刹、主动胎压、车道偏移啥的,出现在顶级车里时,普通用户根本不当回事。

几年过去,谁不是一抬手就能享受“高配平权”?

这次比亚迪又把国产技术杆子抬得老高,别说雷克萨斯、保时捷这些大牌子会有压力,同样堪称“卷王”的理想、小鹏们估计空都要被吸干。

更甚者,这种极致性能的突破不光是刷存在感,还是逼着一众友商卯足劲冲高端,把技术做厚、把标准立住,用户最终成了最大赢家。

当然,技术“秀肌肉”有副作用。

工程试车刷纪录了,那量产车呢?成本、品控、售后、现网配套,这些水深坑多,不是今天王传福下场秀一回就能彻底“闭环”。

但掰指头算算,比亚迪这些年从混动到纯电、从电池到电机、从智能底盘到算法,不断自我革命,行业方向也是跟着它们走啊。

隔壁厂看着着急吗?

多半已经在组建“追锋小组”了。

说点实在话,这种“天花板级炫技”未必真的能直接给路边菜市场提篮奶奶带来变化。

但拱顶石要有人砌。

你不点燃理想,哪来平价车型升级改造?

高端技术一旦稳定下来,慢慢渗透进普通工厂流水线,咱们的用车体验才有指望全线提升。

对汽车“造梦师”来说,这可不是孤芳自赏。

站在用户角度,心情还是复杂的。

一方面为国产品牌咬牙冲刺感到自豪,毕竟出门在外再也不用瞧外企的脸色。

但转回头,自己钱包还是那么“骨感”,感叹“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可高处的星辰总有意义,推动技术和梦想齐头并进,比亚迪的仰望U9走的就是这条高风险高回报的路。

尘埃落定——472.41公里每小时的神话不是终点,而像个“赶鸭子上架”的发令枪,提醒所有同行们:你可以慢点跑,但不能眼馋只会羡慕,未来的战场,就这样被提前点燃了。

“高铁电车一线牵,科技自信中国造”,这句话或许以后会成为新车圈的流行梗。

突然想问,你,怎么看?

国产新势力这么“整活”,你觉得会直接带动明天的家用电车一起升级吗?欢迎碎嘴子们留言一块聊聊——说不定下一个被打脸的,就是你心仪的某车品牌!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