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星光730要上市了,预售价7.68万起,插混版10.68万。看到这个价格,我还是挺想说,实打实挺吸引人的,毕竟这个价位放眼国内市场,能买到一台空间还算宽敞的家用MPV,确实挺香的。朋友小李昨天还跟我说:这车价钱不错,拉货拉人两不误,听说省油也靠谱。说句实话,光价格不能成为买车的全部理由。
先说定位。星光730明显还是面向小城小镇的多面手,适合那些在城里开小卖铺,偶尔后排用来拉个货的小老板,实打实的工具车属性。前天刚见一个隔壁村的修理工,他说:我见过几个客户买这车,说是看中了大空间,能放家里的各种东西,农村小路里开开也没啥大问题。这很典型。但问题来了,如果你问我家用主力车选它,得掂量掂量。按我多年经验,4米91的车长在市区算是挺大了,特别是拥挤的巷子、窄道,停车都成麻烦事。你能想到的比它短的,比如飞度、高尔夫,转弯半径都舒服得多。真要在北京胡同或者上海老弄堂开,星光730转弯半径大,倒车入库没那么轻松。
我不免有点小偏见了,之前提到它完全没优势,这话就大了点。毕竟空间够大,这对于拉货、载人还是很有吸引力,只是这车舒适性和灵活性没法跟家轿比。眼下mpv市场不火也有原因,一部分是用户需求已经从纯实用过度到追求舒适表现了。你比如大众威然、别克GL8,这些车售价都贵不少,但舒适度和品牌认知明显拉满。星光730品牌影响力有限,做工不甚讲究,用户体验打折不少。
说做工,我特意看了几个评测视频,中控台那块车机的黑边厚重得像十年前的老款手机框,后排空调开关松松垮垮的,随时可能掉。刚才还翻了下我去年笔记,有一条写着,第三排座椅折叠时凸起明显,无法完全平整。大家别小看这点,出门旅行时这设计不足够舒服。这跟比亚迪宋PRO、吉利缤越那些10万出头的suv比明显差距很大,尤其是用料质感上。一个插混版本特意装了电池和电机,车重不足1.7吨,这意味着底盘和悬挂调教要吃不小功夫,不然开起来没安全感。
顺便新品上市,我算了个粗茬账:插混版本10.68万起,按照市区7元/升,按6L/百公里实际油耗算,省下的油费一个月也就一两百块,回本周期得看个人用车惯。这个投资似乎没那么划算。有部分用户买车主要不在乎回本,更多追求环保和品牌形象,这点没必要拐弯抹角。
插混版本值得关注,这一点我倒是赞同,买插混相对纯燃油车型确实在未来政策环境中爽快些。但纯电版本嘛,我忍不住吐槽一句:给张辉透露出来的技术参数那40-60度容量的电池包放在一台这么大的mpv上,我有点怀疑续航会不会尴尬,实践中会不会跌破成年人的底线(这是没细想过的猜测,纯属直觉)。补电桩网络不够成熟的话,纯电车型不少痛点还是摆在那。
小插曲讲个前几天碰到的事儿,我去4S店充当陪买,销售小王跟我说:你别看星光730现在价格便宜,实际拿下来还有贷款送的礼包啥的,哪怕折旧也省不少。这话不无道理,毕竟国产mpv竞争激烈,营销角度很重要,可我仍想知道,这车开了三五年后,二手市场表现如何?
我个人更看重实操体验。像我有个好友,买了辆同价位的吉利缤越,空间也说不上多大,但他每天市区上下班都觉得轻巧省心,小道都能穿行自如。相比星光730要吃力多了,所以舒适性和灵活度关键时刻值不少钱。买车的门槛看似简单,选车标准千头万绪,尤其在车是工具还是是享受的取舍上真得想清楚。
这次星光730的插混版,我估摸着会吸引一波用户,毕竟价格接地气,动力够用,加上国家补贴和购置税减免,性价比摆在面前。只是细节上,比如内饰质感、后排舒适性这块,肯定还有不少槽点。前面说的那阵子我确实有点过于武断,总感觉低价车就得牺牲体验,但想想,谁不是根据预算选最合适的?换句话说,星光730插混版的出现,可能恰恰满足了部分刚需型用户。
对了,插个题外话,新能源车的供应链最近又闹腾了。听修理工说,他们那儿修电池系统缺零件,有的厂商供货慢,整车售后压力有点大。我心想,这对新上市的插混星光730会产生多大影响?这段先按下不表。
还有个没法不聊的点:为什么国产品牌这几年拼了命搞新能源,但是在mpv这个细分市场表现平平?是技术难题,还是用户偏好转向了suv家轿?我看这问题值得琢磨。你们怎么看,星光730能否真正撬动一部分市场?还是说,这只是迈出过渡步子,未来它还得靠什么创新才能守住阵地?(反正我短期也没答案)。
倒是我挺好奇,买了插混版本的用户,长远看换电池的成本以及电池寿命能不能扛得住?毕竟关乎用车总成本,这里面的小九九是不是厂商得考虑得更透彻。你觉得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