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能源车市场火得不行,尤其是20万上下这个价位,消费者选车特别挑剔。我最近倒是验了验全新小鹏P7,亲身体验了一番,这车刚上市时光看参数我还能不信,到手一开,才知道啥才是真正值得吹的。
先说外观吧,确实很好看。刚提车那两天,邻居小张都过来夸,特别是侧面流线和那电动车少见的掀背设计,让整个车身看上去紧致又不呆板。他还问我:这车是不是电动的?看着就高级。我琢磨这外观在20万级别,确实少见的有料。但后来开起来才发现,漂亮只是个表象,这车的功夫主要在底盘和操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P7用了16000吨级的前后铝压铸件,这数据我当时没详细算,但感受得到车身刚性超强。这个铝材用量占白车身47.8%,远高于不少同价位燃油车,甚至有些合资电动车都比不过。这种材质分布和车身扭转刚度(掀背车型达到43000Nm/deg,体感挺明显)让车开起来稳得很,开高速或者过弯完全不飘。
讲真,这车的悬架配置也让我吃了一惊。前面是全铝双叉臂,后面是五连杆独立悬挂,这套配置多数20万价位纯电轿车都不给标配。加上全系威巴克双腔空气弹簧和日立DCC电子可变阻尼减振器,细节就决定了舒适性和韧性的平衡。记得有一次我朋友坐过来,他说:这避震软硬切换做得太地道了,比我之前那辆豪华车都舒服。 我自己开过板车、轿车、SUV,也觉得这车让复杂路况应付起来游刃有余。
刚好上周去了一趟朋友的修理厂,他说:小鹏把前Brembo大四活塞固定卡钳用全系标配,我觉得挺狠的,这种刹车配置在这个价格段还是第一次见。我当时没太往心里去,以为营销噱头,结果连做了三次紧急刹车,刹车距离没增多,制动力量保持稳定,刹车盘也没奇怪的毛刺和异响。这说明钢材质量和工艺真不赖。还有试过麋鹿测试,官方给的数据是90km/h通过,实际体感好像还更稳点,绕桩灵活。你说这在同价位纯电中算不算良心?我觉得是。
坦白讲,之前我对这类自主品牌的供应链以为挺雷的,担心零部件不稳定,怎么没出啥大麻烦。后来和一线车厂工程师聊了下,他说:其实小鹏在供应链上花了很大心思,尤其是底盘和电子件部分锁定了几个靠谱供应商,还跟他们一起开发定制化产品。用个生活比喻吧,就像做饭时,你有好菜刀和好锅,不管你怎么开火,菜都会好吃一些,不然再高级管家也救不了。风闻里的供应链天花板不一定真是壁垒,更多是分工细化,一环没搭好就动不了了,这车很注重这部分。
顺便提个我没细想过的猜测:P7这个车身铝材使用比例这么高,别说质量提升了,维修成本是不是会高一点?我朋友买了特斯拉,上次车尾轻轻碰了下,修车钱就吓人。虽说小鹏定位和特斯拉不同,但看这用料,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省得了一些后期麻烦,还是维修厂拿这高端理由给钱包挖坑。
再说车机科技,虽然我不是特别喜欢用手机互联那套,但P7的系统响应速度确实快,很多人微信问我:你这车系统不卡吗? 我体验下来,各种OTA更新做到及时,语音识别的准确率挺高,尤其日常导航和娱乐,顺手不少。系统偶尔还是有点不合时宜的小bug,比如某次语音控制空调时,它理解成开车窗,尴尬得我都想自嘲了下科技也有点迷糊。
对比同价位合资电动车,我觉得P7在配置和调校上占明显优势。例如那款主流德系品牌电车,在硬件上稍显逊色,底盘调校偏硬,缺乏空气悬挂,舒适性甚至不如我刚才说的朋友那辆豪华SUV。再说动力表现,P7加速线性,虽然不是绝对最快,但推背感和匹配的底盘反应让开起来极具信心。前天和朋友比了下,从0到100km/h P7官方说5.9秒,实际体感没打折扣。
哦,还有件小事,我跟销售小刘聊开了,他说:我们最难的是零配件库存,尤其芯片这些关键部件断供时得提前半年以上备货,客户要时间长点,我们也只能赔笑脸。能理解了,这背后的供应链压力不小,厂商压力也大,你买到这车,应该算抢了个好时候。
想了半天,发现还有点儿矛盾地方。刚才说P7这么重视底盘和用料,但这车高速风噪控制一般,也不像传统燃油车那么宁静。可能是调校侧重点不同,为了操控牺牲了一点舒适,也或者是电动车本身的静谧性给了驾驶者更多听觉感知。这种体验落地后,司机感受更真实,也算各有利弊吧。
最后问问你们,买这种20万级纯电轿车,外观帅和真实操控哪个更重要?毕竟投入手头有限,是花里胡哨,还是把核心性能做到位,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