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又爆大雷!9月19日,小米汽车突然宣布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原因是L2辅助驾驶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处置不足”,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这是小米今年第二次召回,规模比1月首次召回(3万辆)翻了近三倍,几乎覆盖了整个生产周期的标准版车型。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告,问题出在高速领航辅助驾驶:某些极端场景下系统可能反应不及时,需要驾驶员主动干预。
小米将通过OTA远程升级解决,用户不用跑4S店,但需尽快更新软件。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和斯巴鲁也宣布召回,智能驾驶安全问题再次引发行业震动。小米股价应声下跌,刚实现26.4%毛利率的汽车业务,可能因此推迟盈利目标。
说真的,看到这消息,我后背发凉!11万辆车啊,这不是小数目,是活生生的上路风险!
小米这次召回,暴露了行业通病:智能驾驶看似美好,实则漏洞不少。极端天气、复杂路况、突发障碍……系统一懵,风险就转嫁给了车主。
更可怕的是,很多用户过度信任“自动驾驶”,开车分神、刷手机、甚至睡觉,真出事了哭都来不及!
但话说回来,小米至少敢认错、敢召回,比某些藏着掖着的品牌强。OTA升级也算良心,不用车主折腾跑店。
可问题是,为什么交付前没测出这些漏洞?是不是为了抢市场,把用户当小白鼠?
我不是针对小米,所有车企都该反思!智能驾驶不该是营销噱头,而是生命安全工程。L2只是“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车企宣传时是否刻意模糊了界限?用户教育是否到位?
这次事件也给所有车主提个醒:别太迷信科技!方向盘在自己手里,命在自己手上。辅助驾驶再智能,也不能百分百信任。恶劣天气、复杂路况,还是自己开最稳。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智能驾驶是趋势,但需要时间和迭代。车企必须把安全放第一位,而不是抢发车、炒概念。用户也要保持理性,别被“无人驾驶”忽悠了。
最后呼吁:行业该建立更严格的智能驾驶测试标准和召回机制了!这次是小米,下次是谁?
总结一下:
小米大规模召回SU7,因辅助驾驶存安全隐患。
极端场景识别不足是行业痛点,用户勿过度信任。
智能驾驶需安全至上,而非营销优先。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
你还敢用辅助驾驶吗?
车企是否该为智能驾驶漏洞负全责?
智能驾驶的未来该如何监管?
欢迎理性讨论,点赞关注,看清智能汽车真相。
注:本文基于市场监管总局及企业公告,旨在促进行业安全讨论,非商业用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