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可真是热闹,尤其是十月份第一周的国产SUV销量榜单一出来,很多人估计都跟我一样,看得有点发懵。
咱们印象里,现在不都应该是新能源车的天下吗?
满大街跑的绿牌车,各种新势力品牌天天上新闻,感觉燃油车都快成“老古董”了。
可这份榜单结结实实地告诉我们,现实跟咱们想的可能不太一样。
燃油车不但没“凉”,反而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把好几个风头正劲的新能源“明星”都给比了下去。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值得咱们普通老百姓坐下来好好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最让人意外的就是冠军。
这次坐上头把交椅的,不是大家熟悉的比亚迪,也不是自带流量的小米或者问界,而是吉利的博越L。
这款车一周就卖了七千一百多辆,这个数字相当厉害。
可能有人会问,博越L是何方神圣?
其实它就是一款普普通通的家用燃油SUV。
但你仔细琢磨一下,它能拿冠军,恰恰就因为它“普通”。
对于咱们大多数过日子的家庭来说,买车最看重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价格实在、空间够大、样子好看、质量可靠。
博越L正好就把这几点都拿捏住了。
十几万的价格,外观设计得挺大气,里面的大屏幕也跟上了潮流,一家老小出门旅游或者逢年过节回老家,空间也足够用。
它就像咱们身边一个踏实肯干的朋友,虽然话不多,但办事靠谱,让人心里踏实。
相比之下,一些新能源车虽然技术听着炫酷,但价格高高在上,或者充电问题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对于没有固定车位、没法装充电桩的家庭来说,确实不太方便。
所以,博越L的登顶,其实是市场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一票,说明了“实用”这两个字在老百姓心里分量有多重。
而且,这次燃油车的胜利不只是博越L一个人的功劳。
排在第三名的吉利星越L,也是一款燃油车,一周也卖了五千多辆。
吉利这下可算是笑开了花,榜单前三名,自己家就占了两个。
这也说明吉利这家车企确实很懂中国市场,它没有把所有鸡蛋都放在新能源一个篮子里。
它一边发展银河、极氪这些新能源品牌,一边也没放弃自己最擅长的燃油车阵地。
博越L和星越L这两兄弟,一个主打性价比,一个定位高一点,正好覆盖了大部分家庭的购车预算范围。
再看看榜单上其他的熟面孔,像长安CS75PLUS、奇瑞瑞虎8、哈弗大狗,这些都是卖了很多年的燃油车,销量依然坚挺,都在三千辆以上。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老牌车企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和用户基础,依然是它们最宝贵的财富。
说完了风光的燃油车,咱们再来看看这次显得有些“失落”的新能源车阵营。
之前一直霸占榜首的比亚迪,这次有点“哑火”。
被寄予厚望的海狮06丢掉了冠军,只排在第二。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像比亚迪宋PLUS新能源这种曾经月销几万辆的“神车”,这次连前二十名都没进去。
这确实让人有点看不懂。
我个人琢磨着,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方面是比亚迪自家车型太多了,海洋网、王朝网,各种新车出个不停,价格区间也互相重叠,可能消费者自己都看花了眼,不知道该怎么选,造成了“内耗”。
另一方面,当新能源车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大家买车就变得更加理性了。
特别是住在北方城市的朋友,一到冬天,电池续航打折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还有那些经常需要跑长途的,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排大队的场景,想必很多人还记忆犹新。
这些现实问题,都让一部分原本考虑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又重新把目光投向了没有里程焦虑的燃油车和混动车。
除了比亚迪,一些新势力品牌也遇到了挑战。
比如之前热度很高的问界M8,这次排到了第八名,虽然成绩不算差,但比起之前的火爆场面,还是能感觉到市场在降温。
而更有戏剧性的是一款叫“钛3”的新车,估计是方程豹旗下的一款硬派越野车,之前靠着科幻的造型吸引了不少眼球,结果这周销量直接跌到了第四十三名,连一千五百辆都不到。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汽车毕竟是个大件消费品,不是手机,光靠外观酷炫、会讲故事是远远不够的。
老百姓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花二三十万买辆车,最终还是要看它的产品力、质量、售后服务到底怎么样。
这种主打个性的车型,可能刚出来时能吸引一波追求新潮的粉丝,但热度一过,如果不能在实用性上说服更广大的普通消费者,销量很快就会遇到瓶颈。
那么,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新能源车不行了,燃油车又要“王者归来”了呢?
我觉得不能这么简单地下结论。
十月份第一周的这份销量榜,更像是一次市场的自我调整,也给所有汽车厂家提了个醒。
它说明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消费者也越来越聪明。
大家不再盲目地追捧某一种技术路线,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车。
这其实是一件大好事。
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降温”,告诉它们不能再躺在政策补贴和“未来趋势”的光环里睡大觉了。
市场的“easy模式”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硬碰硬的实力比拼。
怎么把电池技术做得更可靠?
怎么解决冬季续航缩水的问题?
怎么把充电网络铺得更广?
怎么在保证技术领先的同时,把价格打下来,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这些都是它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而对于燃油车企来说,这次的“回暖”也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它们必须看到,现在卖得好的燃油车,也都在拼命地提升自己的智能化水平,把车机系统、智能驾驶做得跟新能源车一样好用。
如果还抱着老一套不放,早晚还是会被市场淘汰。
说到底,这场所谓的“油电之争”,最终的赢家其实是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和我们每一个普通的消费者。
你看看这份榜单,前五十名几乎全是中国我们自己的品牌。
不管是吉利、长安、长城,还是比亚迪、问界、理想,它们在各自的赛道上激烈竞争,你追我赶,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能用越来越少的钱,买到越来越好的车。
这放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所以,无论是开油车还是开电车,我们都应该为咱们国家能造出这么多好车而感到自豪。
未来的市场会怎么变,我们谁也说不准,但这股你争我夺的劲头在,中国汽车的未来就一定充满希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