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车市冷热不均:国内增速放缓,海外出口猛涨20%!

导语:东边不亮西边亮

最近车市的消息挺有意思,8月份咱们买车的情况有点“内外不一”——国内店里卖车的速度好像慢下来了,但把车卖到国外去的生意却做得热火朝天。

这一缓一快之间,能看出车企们现在都在琢磨啥门道呢?

一、国内买车的人没那么“冲”了

8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感觉大家买车的热情比前几个月降了点温。

数据显示,这个月国内卖了199.5万辆乘用车,比去年同期多了4.6%,看着是涨了,但要是跟今年前八个月平均9.5%的增速比,就明显慢下来了。

这是为啥呢?可能是店里打折促销太厉害,大家想着“再等等说不定更便宜”,结果就拖着没买。

8月车市冷热不均:国内增速放缓,海外出口猛涨20%!-有驾

毕竟现在买车跟买菜似的,这家优惠三万,那家送保养,挑来挑去反而把买车的节奏给拖慢了。

以前每个月销量噌噌涨,现在有点“歇口气”的意思,估计车企们看着这数据,心里也得琢磨琢磨,国内市场的需求咋就没那么“顶”了呢?

二、出口倒是跑得飞快

国内卖得慢,但把车卖到国外去的生意可太给力了!8月份乘用车出口一下子卖了49.9万辆,比去年同期多了20.2%,这个增速比前八个月平均的11.3%快了不少。

这里面最厉害的还得是新能源车,光新能源车就出口了20.4万辆,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还多(102.7%)!现在出口的每五辆车里面,差不多就有两辆是新能源车,占比40.9%,比去年这个时候多了16.6个百分点呢。

以前总听说国外车厉害,现在咱们自己的新能源车也能成“出口主力”,想想就挺提气的,这算是把国内的“卷”劲儿带到国外去了?

三、卖得好的车企越来越“扎堆”

8月车市冷热不均:国内增速放缓,海外出口猛涨20%!-有驾

现在车市有个明显的感觉:卖得好的车企就那么几家,而且越来越集中。

8月份单月销量能超过10万辆的车企,一下子从之前的5家变成了6家,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一汽-大众、长城,这六家加起来就占了一半的市场份额。

以前是“五强争霸”,现在成了“六雄并立”,中小品牌的日子估计更不好过了。

新能源车这边更明显,每个月能卖一万辆以上的新能源车企有21家,比去年多了2家,比上个月也多了1家。

别看数量多,这21家几乎垄断了新能源市场,占了93.5%的份额,比去年同期的88.9%和上个月的92.1%都高。

也就是说,你在街上看到的新能源车,十辆里有九辆多都是这21家的,小品牌想在新能源车市场分杯羹,可太难了。

8月车市冷热不均:国内增速放缓,海外出口猛涨20%!-有驾

四、这些车成了“街车”

路上跑的车,最近好像越来越“眼熟”了。

8月份单月销量能超过2万辆的车型,一下子多了5个,变成了22个,比去年同期也多了6个。

这里面比亚迪一家就占了7款,比如比亚迪宋卖了4.3万辆,奇瑞也有3款,这两家加起来快占一半了。

销量前三的车更是“爆款中的爆款”:ModelY卖了5.9万辆,吉利星愿4.8万辆,比亚迪宋4.3万辆,满大街跑的都是这些车。

刚上市没多久的问界M8也表现不错,8月卖了2.3万辆,看来不少人愿意为新车买单。

8月车市冷热不均:国内增速放缓,海外出口猛涨20%!-有驾

有意思的是,这22个“街车”里,新能源车占了13个,超过一半了,不过燃油车也没掉队,像轩逸卖了2.9万辆,博越2.9万辆,朗逸2.2万辆,该有的热度还在,算是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各有各的地盘”。

五、有些车型国内不火但海外吃香

车市里还有些“偏科生”,在国内不太受待见,到了国外却成了香饽饽。

比如MPV,8月份国内只卖了8.3万辆,比去年同期少了10%,比上个月也少了9.3%,是唯一一个又同比又环比都下降的细分市场,现在在国内的份额只剩4.2%了,看来大家买车还是更喜欢轿车和SUV,MPV这种“大家伙”越来越小众了。

8月车市冷热不均:国内增速放缓,海外出口猛涨20%!-有驾

不过出口的时候MPV倒是涨了,8月出口0.9万辆,比上个月多了40.3%,比去年同期多了26.7%,但跟轿车(12.6万辆)、SUV(36.4万辆)的出口量比,还是差得远,小众的属性没咋变。

更有意思的是增程式电动车,在国内卖得一般,8月批发和零售都差不多10万辆,同比批发还降了9.5%,零售就微增0.3%,算是“不温不火”。

可一出口就“爆发”了,8月出口0.5万辆,虽然比上个月少了15%,但比去年同期涨了4658.3%!这增速简直吓人,看来国外消费者对增程技术挺认可,说不定以后车企会专门给海外市场造增程车呢?

参考资料

搜狐汽车:8月乘用车市场5大特征:销量增速国内放缓出口加速万辆俱乐部成员增多

本文内容由AI生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