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痛点全解决,神盾金砖电池,安全强劲续航足

如今,走在大街上,绿牌的新能源车是越来越常见了,这说明大伙儿对这种新事物是越来越接受了。

不少家庭在考虑换车的时候,都会把新能源车放进备选名单里。

不过,真到了要下决心掏钱的时候,很多人心里又会犯嘀咕,主要就是两件事儿,一个是安全,另一个是提车。

这电池就在车底下,平时开车谁能保证不刮不蹭,万一哪天在路上底盘磕了一下,或者夏天雨大,车在水里泡了一会儿,这电池会不会出问题?

新能源车痛点全解决,神盾金砖电池,安全强劲续航足-有驾

会不会像网上说的那样,有起火的风险?

这种担心,就像心里悬着块石头,让人不踏实。

另一个问题就更现实了,好不容易看中一款车,各方面都满意,结果去店里一问,销售人员两手一摊,不好意思,现在订车,最快也得等上三五个月。

这股想买新车的热乎劲儿,硬生生被这漫长的等待给浇凉了。

这两个问题,一个关乎身家性命的安全感,一个关乎实实在在的消费体验,成了很多人从“想买”到“真买”之间一道过不去的坎。

不过,最近听说吉利汽车推出了一款名为“神盾金砖电池”的新技术,号称就是来专门解决这两个大难题的。

它真有这么厉害吗?

咱们今天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掰开揉碎了好好看一看,这块所谓的“金砖”,到底是不是真金,含金量又有多高。

咱们先聊大家最揪心的安全问题。

现在的新能源车,电池包都平铺在车辆底部,这确实能降低重心,提升操控性,但也意味着它离地面最近,是全车最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部件。

咱们平时开车,路况复杂,过个减速带速度快了点,走个烂路没注意,或者倒车时不小心磕到马路牙子,都可能对电池造成磕碰。

油车底盘刮了,最多是心疼一下维修费,但电车刮了底盘,车主心里可就得打鼓了。

神盾金砖电池为了打消大家的这种顾虑,进行了一系列可以说是“不讲道理”的严苛测试。

国家对于电池安全是有标准的,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测试叫针刺测试,就是用一根钢针刺穿电芯,模拟电池内部发生短路时的情况,看它会不会失控、起火。

这本身已经是一个很严格的考验了。

但是,神盾金砖电池的工程师们显然觉得这还不够。

他们把测试难度直接提升了好几个等级:他们找来了8根直径5毫米的钢针,从不同的角度,同时扎进同一个电芯里。

这是什么概念?

新能源车痛点全解决,神盾金砖电池,安全强劲续航足-有驾

国标测试好比是一个人来挑战,而神盾金砖电池面对的,是八个壮汉拿着家伙同时围攻。

在被扎成“马蜂窝”之后,这个电芯就那么静静地放了一个小时,没有冒烟,没有起火,更没有爆炸。

这种测试的强度,官方说是国家标准的8倍。

能扛住这样的折腾,说明它的内部结构和热管理系统确实有两把刷子,能有效地抑制热失C控的蔓延。

如果说针刺测试是模拟内部的“病变”,那接下来的一个测试就更直观,更暴力了,直接模拟了外部的物理重创。

他们动用了真枪,用5.56毫米的自动步枪,对着一块充满电的电池进行射击。

子弹毫无悬念地穿透了电池。

关键不在于子弹能不能打穿,而在于被打穿之后电池的反应。

通常情况下,电池受到这种毁灭性的物理损伤,内部会发生剧烈短路,电压瞬间清零,电池彻底报废,甚至可能引发燃烧。

但是,这块“金砖”在被子弹贯穿后,电压依然能稳定在3.2伏以上。

这说明,即使在发生极其严重的车祸,有尖锐物体刺穿了电池包的情况下,它不仅不会立刻“发脾气”变成一个危险源,反而还能维持一定的电量输出。

这在关键时刻,或许就能为车内的安全气囊、车门解锁等应急系统提供最后的电能,为车上的人员争取到宝贵的逃生时间。

这种设计思路,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不出事”,而是朝着“出事后如何保命”的方向去努力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首创了一套“整车加整包”的连续性测试。

这个测试听起来复杂,其实逻辑很简单,就是最大程度地模拟我们真实用车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倒霉情况的叠加。

他们把一块电池包装在一台领克07 EM-P的实车上,然后让这台车连续经历六个极端场景的考验,中间不更换电池,不进行任何修复。

比如,先开进腐蚀性很强的盐水里泡着,而且是通着电泡,模拟沿海地区或者冬天撒了融雪剂的路面环境;然后捞出来,马上在高温高湿的环境里进行快速充电和放电;紧接着,再开上测试台,用障碍物狠狠地刮蹭底盘。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对电池的密封性、稳定性、结构强度都是极大的考验。

新能源车痛点全解决,神盾金砖电池,安全强劲续航足-有驾

最终的结果是,这块被反复折腾的电池和它所在的整车,都安然无恙,功能一切正常。

通过了这样地狱级别的“车生”考验,我们日常驾驶中那些小意外,对它来说,可能真的就不算什么事儿了。

说完了让人安心的安全保障,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提车难。

为什么现在很多热门的新能源车,交了定金就要等上几个月甚至大半年?

根本原因在于,汽车的生产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扣,其中最核心、技术含量最高的部件之一就是动力电池。

如果电池厂的产能跟不上汽车厂的生产速度,那汽车厂就算接再多订单,也造不出车来,最后只能让消费者漫长地等待。

神盾金砖电池在这方面,似乎早就做好了准备。

它的生产方吉曜通行,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布局了八大生产基地,像浙江的桐庐、衢州等地都已经投入建设和生产。

他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总产能要达到70GWh。

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我们来简单算一下,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插电混动车型,电池容量普遍在20度电左右,70GWh的产能就足够每年为350万台混动车提供电池。

即便是对于纯电动车,按每台车70度电的较大容量来算,也足够满足100万台车的需求。

如此庞大的产能储备,目的就是为了让“车等你”,而不是“你等车”。

在这些基地中,浙江衢州工厂尤其有代表性。

它被评为“智能制造四级成熟度工厂”,这是电芯行业里全国第一家达到这个级别的。

这个名头听起来很专业,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个工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非常高。

它的生产线效率达到了每分钟24颗电芯,也就是说,一条产线开动起来,一分钟就能生产出24个标准化的电池核心部件,速度非常快。

而且,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百分之百的自动化,在一个比医院手术室还要干净的无尘环境中进行。

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锂电池的生产过程极其精密,哪怕是一粒肉眼看不见的灰尘掉进去,都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安全隐患,影响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全自动化和极致洁净的环境,不仅能保证生产速度,更能确保从生产线上出来的每一颗电芯,都符合同样的高标准,质量稳定可靠。

这种对生产源头的把控,既是对产能的保障,更是对安全的又一道加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