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问咱今年车圈谁最风光,奇瑞这名字肯定冲在前头了吧,港股敲钟首日,股价唰地就比发行价高出了一截,场面那个热闹劲儿,不懂行情的人都要多看两眼,忍不住心里打问号:“奇瑞这波上市,是踩了什么神仙运气?背后到底藏着几层buff?”
你瞅大众认购的那劲头,差点没把募资通道都挤爆,定价区间直接顶到天花板,一下子募了91亿港币,这可不是随便哪个牌子都能有的待遇。
有人嘴上说老品牌卖情怀,其实谁都明白,炒的还是业绩高增长、新能源爆发力、全球化扩展这仨主角,硬刚硬上的底气,一条都不能少。
别的不提,就奇瑞能把油车、电车、内销、外销都一起拉起来——而且无一例外都能增速25%打底,不少人都心知肚明,这可真是“全家桶模式”里的战斗机。
这家伙还当了整整22年自主品牌出口老大,连续蝉联,你说这成绩单谁能没点眼红情绪?
多看几眼,有点懂行的投资者都明白,人家业务处于超级稳健扩张阶段,估值不虚,也不算贵。
有些券商直接给出结论,上市只是奇瑞新故事的开头,明天还能更牛。
这话说得是有根据的——别光看热闹,刨开数据看看,藏着的是怎样的耐力与爆发力。
先从营收和利润开始说起吧,奇瑞这些年的成长速度,要是拿来跟跑分软件比,还能吊打一众“内卷车企”。
三年时间,营收从900多亿涨到将近2700亿,复合增长率70%多,净利润也成倍翻番,这种涨法,在资金圈里都能引来点赞。
2025年一季度,再来一波小高潮,营收再涨近25%,净利润直接暴涨90%,这才叫真·硬核。
你要是觉得这些只是新瓶装旧酒,那就太小瞧奇瑞的“产品铺路术”了。
它旗下五大品牌——奇瑞本尊、捷途、星途、iCAR、智界,每一家都像是另外开辟的兵工厂,客户画像全覆盖,从刚需买车的小家庭到Z世代爱玩科技的潮人,全收割。
不光车型多,主打的矩阵打法就是要让销量一口气突破天花板。
专业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也不是纸上谈兵,据他们说奇瑞2024年全球销量飙过229万台,全年涨势逼近50%,直接坐上全球增速头把交椅,不挂冠军谁挂?
各细分领域也不是虚的,新能源汽车卖得风生水起,增速直接两百多——敢这样猛冲的品牌,咱都得服。
再说奇瑞本家品牌,百万销量一出手,三年复合增速也有快四成,不愧老牌。
星途走高端,三年增长率快70%,后起之秀也玩得潇洒。
这还只是业绩上的“进击”,产品力才是根上的核心竞争点。
车市你只靠情怀是玩不转的,得有真材实料。
奇瑞押宝多品牌,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这两手死死抓牢,就是不让“卖老本”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有人说,咱奇瑞是出海最早的一批,也是最长情的“老船长”。
扯到新能源那块,可就更能看出奇瑞这波“理工男属性”。
你别看其他品牌都在喊新能源口号,奇瑞早在上世纪末就布局清洁能源了。
十几年坚持,终于等来爆发期,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暴涨267%,全球头部公司里妥妥数一数二。
这可不是随口一喊——奇瑞从纯电到插混再到增程、氢能,把新能源动力全体系盘活,产品发布狂拉九款新能源新车,季度里新能源营收占比干到27%。
这架势也难怪坊间有段子说,“奇瑞最近不是在竞逐新能源,是在做标准定义者”。
你再看iCAR这个品牌,专门拿捏年轻人,在纯电SUV市场混得风生水起,销量飞窜到热榜前排,还专攻“方盒子”造型,把外观审美跟科技体验卷到极致。
捷途、星途也没示弱,混动技术拉满,演绎了一把“油电同堂”。
像G700一上市,盲订2万多直接爆表,这种万众瞩目的劲头是同行里少见的。
核心还是技术为王。
奇瑞的技术研发不是嘴上说说,投资连年攀升,三年费用合计超过200亿。
高学历研发人员也撑起半壁江山,专利申请一大堆,还获过国家级大奖,是真正脑力驱动型企业。
像星纪元ES搞出来的新技术,国内认证第一批,星纪元ET底盘获奖拿到手软,啥叫技术立企,这就是。
业内人都讲,关键还是奇瑞舍得下重本,这才有了在混动、纯电等新赛道的领先跑法。
有人调侃,说“理工直男”其实不是贬义,反倒是现在车企最缺的基因。
你会发现,只要技术持续攻坚、新车密集上阵,销量根本不用愁。
说句不客气的话,很多同行品牌踌躇看行情,奇瑞直接就是一脚油门到底。
说完国内,再把目光转向全球。
奇瑞的出海史可以拍成连续剧,从2001年跟中东客户试水,到如今全球销售网络成型,业务覆盖上百个国家——这跨度,什么叫“人狠话不多”的企业家精神。
外销这一块,奇瑞持续领跑,自主品牌出口22年老大,谁都不敢轻易挑战。
全球累计销量各种夸张,海外营收比例一度接近一半,2025年头几个月直接接着上涨。
外头市场竞争那叫一个惨烈,日韩美欧全在厮杀,还有一堆中国同行正在加码,但奇瑞能持续领头,靠的不只是“早下海”。
有专业人士总结,“奇瑞出海最牛的三点其实不复杂:产品靠谱不掉链子、执行铁血不拖拉、品牌形象一直正能量。”
产品开发上更讲究适应,奇瑞不端着“中国菜”出国硬塞,是本地市场会调味,搞定法规、合规、用车习惯,全都查漏补缺。
文化认同也玩得很溜,真正能“躬身入局”,不是做样子。
最终,海外销量年年新高,口碑也搞定了——五次获“最佳海外形象企业20强”不是虚名,谷歌和凯度排名也都进汽车全球化头部。
不仅如此,奇瑞还玩“技术出口”的路线,自主技术授权给海外车企,这步棋可谓高手下法。
港股上市,奇瑞打的算盘也很明——拿到更多资源继续渠道、技术、产品升级,募资近两成要砸在海外扩张上,显示出国际化志向。
董事长都说了,上市不是终点,是下一个大项目的起点。
不仅争商业成绩,还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资本市场讲的就是要双线并进。
你看出来了吗?奇瑞这几年其实是在把中国汽车话语权一次次往前推,已经不再是小作坊式的弄潮儿,而是真正把技术创新和品牌出海踩在了实实在在的成就感之上。
说到底,奇瑞这次敲钟上市不是偶然暴富,也不是靠宣传炒情怀。
静下心来梳理一下,它的爆发路径,大致分为几个层面。
首先,业绩和研发双高——数据够硬,投资够狠,“多级跳”不是虚高,是每一步都下血本。
然后,是新能源赛道加速转型,领先行业的技术实力让它在市场转折点上抓住红利。
再说全球化,早出海是先发优势,但能把产品和品牌做本地化,是持续胜出的法宝。
新车型密集投放,技术专利手握厚本,口碑跟海外输出紧密结合,这不是随便哪个品牌能有的自驱力。
更别说资本市场认可度,上市日的高开不是意外,“三大引擎”齐开才是真的硬核动力。
有观众看到数据暴涨就激动:是不是买吧?有啥风险没?其实每个上市车企都没绝对的“保险箱”,技术创新、全球扩展、品牌升级,每条路都考验后劲和耐心。
但要说今年谁最值得关注,奇瑞绝对算是中国自主品牌里一颗最亮的新星了。
大家怎么看奇瑞这波冲港股、冲全球的打法,是“厚积薄发”还是“后浪奔涌”?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聊聊,评论区见!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