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车换到电车的第三十天,盯着方向盘上的LOGO突然鼻子发酸。十五万把车开回家时有多兴奋,现在摸着车载屏幕就有多纠结。这车像是天平的两端——左边装着三十万级的头等舱座椅,右边悬着五万块老年机般的车机,中间还吊着让我夜不能寐的反人类设计。
每天最享受的通勤时光在座椅启动按摩的那一刻开始。49个传感器和19个气囊像会读心术似的,精准揉捏着开了半辈子车的老腰。前些天带老丈人去县城看中医,老爷子在后排睡得直打呼噜,全程180公里愣是没晕车。后来才知道是车企给这车装了防晕车黑科技,宝妈群里都在传这是儿童晕车终结者。
踩着七月份的尾巴提车真是哑巴吃黄连。充电桩和车载冰箱突然变成付费选装,销售当时拍胸脯保证的权益缩了水。看着车友群里提前半个月订车的兄弟,抱着免费冰箱耀武扬威的模样,总觉得自己像晚进考场的倒霉蛋。
最要命的是车载系统,用起来像是在驯服倔驴。上周下雨天倒车,屏幕突然黑成墨镜,后视镜里的世界骤然消失。情急之下误触了最大音量的喇叭,刺耳鸣笛声把旁边三轮车大爷吓得原地窜起三丈高。那个销售吹上天的语音助手“小尼”,现在全家都叫它“装死小尼”——说三遍“打开天窗”当耳旁风,冷不丁却会突然飙一句“已为您打开车窗”。
服务区充电倒是找回点面子。三十二分钟能从30%飚到80%,足够蹲在便利店慢悠悠嗦碗泡面。开电车的老伙计们常围过来打听续航,625版本的实际里程确实够硬气。有次和比亚迪车主并排充电,看着他盯着我车上电量显示时的羡慕眼神,突然想起自己凌晨四点抢充电桩的狼狈样,心里泛起诡异的平衡感。
后备箱的痛只有露营爱好者才懂。刚提车时迫不及待塞进整套烧烤架,却发现后排座椅像焊死了的钢板。现在车友群流行自嘲我们是“永不妥协旅居族”——想在后备箱午休?请自觉扭成瑜伽教练的折叠姿势。扶手箱里的空间更让人火大,说是车载冰箱,放三瓶矿泉水后就只能竖着塞两包抽纸,设计师大概是按迷你口红盒的标准画的图纸。
关于轮胎的争议倒是实打实的生死局。225的窄胎跑高速时总让人手心冒汗,车友会集体请愿换245宽胎的申请书据说已经在日本总部转了三轮。无框车门是年轻人的心头好,可每当速度飙到120码,呼啸风声中仿佛听见钱塘江大潮在耳畔咆哮——这时候就会无比怀念老君越的隔音棉。
真劝退我的是交付中心的骚操作。四十天的等车期里每天刷八百遍APP看进度,没想到真到了提车那天,工作人员当着我的面用我手机刷了五星好评。现在看着那条“方向盘手感超棒”的违心评论,每次洗车都恨不得把手机扔进泡沫桶。
说句公道话,这车像是合资车企学步的幼崽——底盘调校比新势力稳得多,电池四针刺不爆的安全性能让人安心,但总在智能体验上崴脚。适合我们这些传统车主过渡,但要让年轻人满意,得把产品经理绑在驾驶座上开三个月。
最近总在车里发呆,座椅按摩着老腰,眼睛瞪着半黑的车机屏幕。恍惚间想起二十年前开过的第一辆蓝鸟,那时候车里最智能的配置是磁带播放器。时代在变,可有些刻在骨子里的造车执念,到底是该松手还是死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