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一颗“心脏”,放在不同“躯壳”里,表现会天差地别?
大众这台EA888的200kW高功率版本,就是个绝佳的例子。
装在A5L Sportback身上,它能让你肾上腺素飙升,尽显跑车本色;可一旦移植到途昂Pro的庞大身躯里,你甚至会恍惚,它到底有没有在工作?
国庆长假刚过,我们这帮“车痴”就琢磨着,得给大伙儿多整点实打实的试驾内容。
于是,我便一头扎进了途昂Pro 450TSI的驾驶舱。
这2026款登峰版,31.99万的指导价,外加5000块添置的IQ.Pilot辅助驾驶系统,究竟能带来怎样的体验?
“颜值”的困境:年轻化与体量的博弈
关于途昂Pro的外观,我只能说,它试图在“壮硕”与“灵动”之间寻找平衡,但结果呢?
“大”是毋庸置疑的,5.158米的长度,1.991米的宽度,1.788米的“身高”,让它在车流中自带“压迫感”。
设计师们确实在努力融入时下流行的元素:贯穿式灯带、隐藏式门把手、21寸的轮毂,这些都试图为它注入年轻的活力。
可问题在于,当这些设计语言试图在如此庞大的车身上施展拳脚时,总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它不像初代途昂那样,沉稳大气,商务范儿十足,一眼望去便知其定位;也不像那些小巧灵便的车型,能将年轻化设计衬托得淋漓尽致。
最终,它落得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不够年轻,又失了稳重,那种“用力过猛”的年轻化尝试,反而带来了一丝油腻感。
这就像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强行披上一件花里胡哨的潮流外套,总归是有些别扭。
车内更是如此。
AR-HUD抬头显示、三块大联屏,以及中央鞍座的旋钮控制屏,共同营造出一种科技氛围,仿佛步入了未来空间。
操作的流畅度尚可,特别是那个小旋钮,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IQ.Pilot辅助驾驶系统也能正常工作,但坦白讲,这些新潮的科技配置,对于我这个老派的驾驶者来说,吸引力并不算太大。
我更在意的是,当越来越多的燃油车内饰都在向智能电动车靠拢时,燃油车还能否保留住自己独特的品牌印记?
这种“同质化”的趋势,究竟是对是错?
这问题,我想留给那些更懂设计的脑袋去解答。
空间“溢出”的烦恼:实用与“鸡肋”的界限
途昂Pro的尺寸,在目前的SUV市场,尤其是大众体系内,几乎已是“天花板”的存在。
它比奥迪Q7、宾利添越都显得更为魁梧。
在国内“以大为美”的市场逻辑下,它的存在似乎顺理成章。
可我不得不说,如此巨大的车身,在日常城市穿梭时,反而可能成为一种“甜蜜的负担”。
最直观的感受,便是那高高在上的视野与随之而来的不容忽视的盲区。
车头翼子板两侧、车尾两三米开外的区域,都像是被黑暗吞噬,对于新手司机来说,这无疑增加了操控难度。
当然,对于经验老道的驾驶者,这或许只是小菜一碟。
空间方面,前两排的宽敞程度,简直可以用“奢侈”来形容。
我坐在主驾,想要够到副驾驶的手套箱,都需要费一番力气。
第二排更是夸张,座椅调到最后,腿部空间足以让人舒展得像躺在头等舱。
座椅的填充物依旧是大众那熟悉的“硬朗”风格,支撑性极佳,长途驾驶也不易疲劳。
然而,第三排的体验,却与前两排形成了鲜明对比。
尽管2980mm的轴距和横置平台优化了内部空间,但第三排的进出并不算便捷,舒适度也大打折扣。
想让第三排坐人,那就得牺牲掉第二排的“头等舱”体验,将座椅前移,椅背立起,这空间的“得与失”,需要好好掂量。
不可否认,途昂Pro在空间设计的“实用性”上,做得相当到位。
二三排座椅放倒后,形成一个纯平的巨大空间,搬家拉货、装载自行车,甚至在车内小憩,都绰绰有余。
这辆车,更像是一位勤恳的管家,默默地满足你各种“生活化”的需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它在空间上的“包容”,无疑是其核心卖点。
但对于像我这样,刚步入而立之年,尚未组建大家庭的年轻人来说,如此巨大的空间,显得有些“用不上”,甚至成了“鸡肋”。
驾驶感的“模糊”地带:舒适的代价,还是定位的必然?
说实话,我曾一度不理解,为何底盘软塌塌的理想L8、问界M9能获得如此高的市场认可。
但今天,当我与途昂Pro的驾驶感受“对话”后,我似乎窥见了其中的端倪。
“不求甚解,但求心安”,或许,这就是当下许多消费者对大尺寸SUV的期待。
动力方面,EA888发动机的200kW功率和400N·m扭矩,理论上足以驱动这台超过2吨的车身,7.6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也算说得过去。
但由于MQB平台相较于PPC平台的“先天不足”,未能配备48V轻混系统,这颗“心脏”的潜力,似乎被束缚了不少。
它更像一位内力深厚的武者,却被限制了施展的空间。
实际驾驶中,起步的“犹豫”和中前段的“慵懒”,并非发动机性能不足,而是大众TSI+DSG变速箱一贯的调校风格。
“欲速则不达”,变速箱为了保证平顺性,在起步时会刻意延长半离合状态,动力输出因此打了折扣。
升挡也相当积极,仿佛怕打扰到车内的宁静,缺乏那种直击人心的速度感。
这更像一壶温吞的黄酒,入口绵长,却少了烈酒的刺激。
底盘和转向的表现,也印证了其“舒适”的定位。
DCC自适应悬架在舒适模式下,柔软得如同漂浮在水面,过弯时的侧倾和起伏路面的弹跳,让乘客倍感舒适,却让驾驶者少了些许掌控感。
切换到运动模式,悬架明显变硬,车身姿态也更加稳定,但那几乎为零的路感回馈,让方向盘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屏障,井盖、减速带的存在,都难以被感知。
这种“人车隔绝”的操控体验,对于追求人车合一的驾驶者而言,未免过于“疏离”。
“中年”的理性选择:实用主义的胜利?
途昂Pro,它不是那种能让你肾上腺素飙升的“驾驶者之车”。
它更像一位成熟稳重的伴侣,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和舒适。
在长途驾驶中,轻盈的底盘和转向手感,能让你彻底放松,享受旅途的宁静。
它或许牺牲了驾驶的纯粹乐趣,却换来了极致的轻松与安逸。
“大道至简”,它将复杂的驾驶体验,化繁为简,让驾驶变得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
这恰恰契合了许多“中年”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或许不再追求速度与激情,而是更看重家庭的出行便利、乘坐的舒适度以及车辆的可靠性。
那么,对于那些刚刚步入而立之年,或者更年轻的消费者,途昂Pro是否还有吸引力?
坦白讲,可能不大。
我们这一代,或许更倾向于那些能点燃激情、带来驾驶乐趣的车型。
当然,市场竞争远比想象中激烈。
理想L8、问界M9等国产新能源SUV,正以更智能、更前卫的姿态,分割着“中年快乐车”的市场。
它们在科技、续航、智能化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围剿之下,途昂Pro想要突围,除了坚守其“大”、“稳”、“适”的固有优势外,或许还需要在其他方面,有所突破。
总而言之,途昂Pro是一台定位清晰、优势鲜明的大尺寸SUV。
它不是为追求速度与操控的年轻人而生,却是为那些注重实用、享受舒适、心态平和的中年家庭,提供了一个理性而可靠的选择。
它就好比一坛陈年的老酒,入口醇厚,后劲绵长,适合细品,而非一饮而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