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辅助驾驶高速行驶,昊铂GT追尾静止工程车,系统识别局限和驾驶员接管缺失引发关注

这事儿吧,听着挺让人郁闷的。一辆2023款的昊铂GT,560后驱七翼版,跑高速时开着ACC巡航,竟然追尾了前面的静止工程车。视频挺清楚,车没减速,硬生生撞开了路上摆的那堆雪糕筒,紧接着把工程车给撞了。这事儿刷屏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是,这辅助驾驶真不是万能的,到底是啥原因让人和车都没接管好?

我有个朋友修车的,听我说这事后就甩话:这车还没激光雷达呢,用的单目摄像头,识别异形物还是弱项。我刚翻了下笔记,昊铂这款车配置是1R1V——一个雷达加一个摄像头,没激光雷达的加持,很多细节甭提了。特别是对那种形状不规则的工程车,系统根本没法准确认定为障碍。厂家自己在说明里也说了,施工路段、斑马线、减速带、十字路口,这些地方都得拔掉辅助,纯靠人开。可是高速上,打开ACC就没心思盯着,多少人都有这种心理,认为辅助就是帮着开了,结果呢?

开着辅助驾驶高速行驶,昊铂GT追尾静止工程车,系统识别局限和驾驶员接管缺失引发关注-有驾

系统没减速,AEB(自动紧急刹车)也没激活,昊铂方面说,车速超过了80公里每小时,AEB没启动,是超出了它能管控的范围。我体感来说,80公里原本不算特别快啊,但这AEB确实有上限,就像小米SU7的那个例子,AEB有效工作区间是8到135km/h,但它也没法对路上的锥桶、水马啥的做出反应。这个跟当时问界M7 Plus的事故挺像,那车115km/h撞护养车,AEB的最高触发速度是85km/h,结果就出事了。

我卷铺盖去翻了一圈论坛,厂家解释辅助驾驶时,始终强调驾驶员优先,你只要一介入,系统就得退居二线,不强制刹车。说白了,系统不会抢你手上刹车,否则容易反复踩刹车、忽快忽慢,人就难受了。但这也埋了隐患——当驾驶员没反应或反应慢,系统又不能帮忙制动,事故就来了。

开着辅助驾驶高速行驶,昊铂GT追尾静止工程车,系统识别局限和驾驶员接管缺失引发关注-有驾

之前我说这辅助驾驶很方便,这话有点大了,主要是没算上用户的懒惰心态和系统的盲区。看到施工路段车速有变,系统不退出辅助,或者用户没主动断开ACC,这就等于埋雷。你想啊,谁会真在高速上时刻准备拔手,系统帮你推着车跑,如果不出事那是运气。

还得提个小跑题。我家隔壁卖车的岳父说,他最怕的就是代工厂供应链不给力,整个摄像头雷达供应链一旦乱,那技术订单包装得天花乱坠,实际效果就跑偏了。厂家拼命赶进度,料想各种坑没填满,但车得上市,诸多技术细节都是时间和成本的博弈。R&D团队为了赶上标准和量产时间,能想到的绝大多数安全点都得备上,但也得有妥协。就像修手机配件时,零件做工半斤八两,这车辅助系统也一样,隐患不少。

其实新款2025款昊铂GT现在都改了,两个版本全部装激光雷达。按理说,激光雷达对障碍物识别更精准,不规则物体探测能力增强不少。是不是就能避免这类事故,暂时还说不准。不过至少厂商在往更严厉的L2规范里靠,工信部那份新规明确了对辅助系统必须有预警和稳定提示,甚至辅助不能阻碍AEB来制动,理应更安全些。

开着辅助驾驶高速行驶,昊铂GT追尾静止工程车,系统识别局限和驾驶员接管缺失引发关注-有驾

但我有点好奇,激光雷达装上去,是不是就真的把所有异形车的问题解决了?感觉没那么简单。激光雷达识别的是距离和形状,复杂的环境下,前方是静止工程车还是个倒下的路标,可能还是得凭算法和传感器融合来判断。且系统反应时间、实际软件优化,也都有待验证。光有硬件,不等于把问题全解决了。

开辅助时,驾驶员到底该如何保持警觉?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有的人恨麻烦,嫌要老盯着开、要随时接管很烦。有人倒是执着严防死守。系统设计到底该给出多少自由度,这是个矛盾。辅助驾驶仍旧是辅助,不是替代驾驶。可这辅助两字,已经让不少人误会成半自动,安全感误区挺普遍。

某销售跟我说:这车客户一开上高速,感觉就不想松ACC了,感觉像自动巡航飞机一样,放松了精神。我听着却琢磨,出了事故,第一责难不是系统,而是人心理不自觉的放松。其实没激光雷达的车辆,最多算是辅助,用户更要清楚这只是帮你一点忙,不能完全靠它。

开着辅助驾驶高速行驶,昊铂GT追尾静止工程车,系统识别局限和驾驶员接管缺失引发关注-有驾

粗略算下,以后如果一辆车多花5千块装激光雷达,能提高30%的AEB准确率,这个钱对大多数消费者其实挺值得。毕竟保修、维修、事故赔付加起来算,撞一次工程车的损失能翻十倍以上。不确定这成本到底掰成车企利润百分比的多少,但趋势就是这样走。

倒是我心里还有点不安,辅助驾驶技术发展快,监管和宣传到位吗?用户到底懂多少?这不良好沟通和理解,就埋下事故的种子。假如辅助系统再出幺蛾子,没人研究怎么引导用户正确使用,还有啥意义。

开着辅助驾驶高速行驶,昊铂GT追尾静止工程车,系统识别局限和驾驶员接管缺失引发关注-有驾

你说说,你开车开辅助时,是不是也偶尔会想:系统未必全靠谱,可自己又懒得完全分心盯着怎么办?这道坎怎么破?(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