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刷到个新闻,说中国造出了个怪东西,长得像卡车但没人开,底下居然能装1152个轮胎。这家伙能运航母零件,还能扛着几千吨的桥段走,光听这些数字就觉得离谱。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是SMPT平板车,专门给超级工程搬家的家伙。
这车其实没有驾驶室,全是远程操控,电脑实时监控货物和路面情况。最牛的是底下那些轮胎,每个都能自己转方向。有人问为啥要这么多轮胎,其实是因为它分模块组装,4轴单元一个能扛120吨,拼得多力气就越大。最多能扛5万吨,相当于叠84架空客A380那么重的东西。
最早德国垄断这个技术,我们还得花钱租他们的车。2007年有一次运设备,德国那边临时把租金从两万一天涨到十二万,气得国内专家说"咱们自己造"。结果两年后真搞出来了,现在性能还超过了对方。据说现在全球最先进的五辆这种车全是中国制造,连德国同行都竖大拇指。
港珠澳大桥建的时候用过它,一次扛起3200吨的桥段,稳得跟放鸡蛋似的。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钢壳也是它运的,万吨货物在颠簸路上走,全程没出过问题。还有长征火箭的零件、核潜艇的外壳,全是这车负责运输。
奇怪的是这车只租不卖,租赁费一年就能赚三百亿。听说是怕核心技术外流,连德国人都想买都被拒绝了。不过工程师说"我们的核心不是车,是那些控制系统的算法"。
轮胎底下有高科技,每个都能自己调节高度,就像给人家垫气垫。遇到坑洼路面,整辆车能自动调整倾斜角度,保证货物不晃动。最厉害的是所有轮胎转向时要同步,误差能控制在毫米级别。
国内现在搞基建频繁用这个车,像最近杭州湾跨海大桥、琼州海峡地下电缆项目都在用。有工人说操作这玩意儿跟玩游戏似的,用平板就能远程控制车队移动。
十年前德国专家来看过咱们的产品,临走前问车间布局想偷师,被直接回绝:"我们的技术不在图纸上,在脑子里"。后来德国人又来找合作,这次是诚心诚意想学我们的控制算法。
这车平时停在特种车辆基地,每次出任务都得提前做30多项安全测试。运输路线要提前用无人机侦查,避开所有坑洼和弯道。就算这样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去年在运输某航天设备时,车队走过一座老桥,工作人员还得先模拟测算承重。
用这车运输成本也不低,单次运费少则几十万,多的上百万。但比起耽误工程进度的损失,钱反而次要了。有项目经理算过账,用普通货车运输巨型设备,光保险费就得加三倍。
现在国内已经有十几台这种车,每台都是量身定制。有的专门运核电站反应堆,底盘能降低到贴近地面;有的装了防爆系统,能拉危险品。最近还在试验电动版,据说续航能达到300公里。
听说这车的底盘材料全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特殊钢材,比进口的还耐用。就连那些轮胎也是中国造,德国产的同类产品遇到极端天气容易出问题,咱们的能扛住零下四十度。
每次运输都像打仗,整个车队得配二十多个工作人员。有人盯着仪表数据,有人观察路况,还有人专门跟在后面拍照取证。车队移动速度通常不超过六公里每小时,但已经比传统运输方式快好多倍。
这车能造出来全靠那些工程师较真。有位老师傅说,光是轮胎转向同步精度就调试了八百多次。现在他们还在改进系统,目标是把操作人数再减少一半,实现无人驾驶运输。
看着这些庞然大物在工地上挪动,觉得挺神奇的。没人在里面开车,全是机器自主运转。这大概就是现代工业的缩影吧,咱们自己研发的技术,慢慢开始超越别人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