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可以做高端,不配做豪华

"

今天的中国车市不乏“高端”车型,如果以价格30万为标准,几乎每家车企都有推出售价30万以上车型的品牌。吉利有领克极氪,比亚迪有腾势仰望,长安有阿维塔,上汽有智己等等,更不用说蔚来、理想和华为赋能的界字辈。

"

中国汽车可以做高端,不配做豪华-有驾

虽然嘴上都说“豪华”,但本质上都是“高端”车型。为什么这样说的?因为高端的反义词是低端。那什么是低端呢?其实,换个更中性的词就是性价比。也就是提供极致产品力和价格诱惑力,满足用户们“没占便宜就吃亏”的情绪价值。

要知道,中国用户汽车走进家庭,是从2002年左右开始的,在那之前,车一直是和普通人没有关系的工具。即使是走进家庭后,车也是仅次于房子的第二大件。

在过去,车是按照大小、价格来划分配置和豪华程度的,在中国汽车特别是中国新能源车引领之前,哪怕是2016年中国汽车集体觉醒向上之前,10万块钱的卡罗拉、朗逸上,也不会有冰箱彩电大沙发,不会有座椅按摩,因为这些是属于豪车独有的尊贵和舒适,是让人羡慕的豪华噱头。即使这样,那时的大众依旧说“配置过剩”,意思是自己卖给中国用户的车太好了,超过市场同类了,所以要简配。

现在,一切都变了。最近大众中国CEO贝瑞德说:“中国电动车市场彻底疯了! ”130多个品牌挤在擂台上拼刺刀,价格战打到刀刀见血,可90%的品牌还在亏钱硬撑。这场景像极了赌场里杀红眼的赌徒,筹码快见底了,却没人肯离场。但这更像是前一个时代汽车品牌的“嘲讽”。

要知道,现在中国车就是要啥有啥,用户用10万块钱买到的车,有智驾有智舱,有冰箱彩电大沙发,有牛掰的音响和座椅按摩通风。这些原本所谓豪车配置,拉平了,所以老外们看不懂了,挑战他们的价值观了。

但话说回来,也正因为这样,主流大众用户市场已经要啥有啥了,高端市场可以做得更精细、更有质感,可以依靠购车人群营造出高端的圈子氛围,但也仅仅只是高端,不是豪华。

中国汽车可以做高端,不配做豪华,是因为豪华的本质是稀缺,是独一无二带来的情绪价值。很显然,这样的情绪价值在当下的市场和技术环境里很难用车来提供了。15万的风云A9L对标迈巴赫,极氪9X也对标库里南,尊界S800对标劳斯莱斯,这的确在用户心智上打开了门,但又何尝不是在豪华层面的拉平呢?只有高端,没有豪华了。

另一个原因是豪华是需要阶级的,是底层民众对上流社会的仰望,是财富的象征,更是社会地位和资源占有的象征。但在今天中国用户心中,蔑视的就是权贵,仇视的就是过度集中的资源分配。说白了,中国心里自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现在则是鄙视阶级和阶层思维。所以坐火车商务座的,坐飞机公务舱头等舱的,在二等座和经济舱乘客的眼中也没什么了不起,无非是享受了高端的服务罢了。对车而言也是一样,在用户看来也只是高端,不是豪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惯性思维,很多人认为豪华是需要积累的,是三代出一个贵族,打心眼里认为,外国是有贵族的,国外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所以奔驰宝马是豪华,所以不希望保时捷死得太快,理由是自己还没挣够钱没保时捷。这样的思维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会消失的。

当然,并不是说中国汽车永远不能造豪华,只是说在这样一个环境了,高端是生存的空间,而豪华的土壤还不够肥沃。至少,中国汽车的豪华究竟是什么?所谓科技智能化带来的外在体验,和中国人对高端、尊贵的理解真的匹配吗?物质和优劣和心灵和归宿如何统一呢?这是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的豪华理解的复杂性。

至少现在先把高端立住,豪华再徐徐图之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