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车友群里炸了锅,老张把他那辆开了三年的电车费用明细往群里一扔,大伙儿都傻眼了。当年他买这车的时候还挺得意,逢人就说“以后加油站跟我没关系了”,谁知道三年下来一盘算,这账本可真不好看——居然比隔壁老王那辆同价位的油车多扔进去两万块钱!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当初老张买电车的时候可是做足了功课。销售小哥拿着计算器噼里啪啦一顿算,什么电费便宜、保养简单、还能省购置税,听起来简直美滋滋。老张二话没说就掏了十八万,开着崭新的车回家那叫一个神气。可现在呢?他自己都说,要是能回到三年前,打死也不买电车了。
咱们先说说充电这档子事儿。老张那车官方宣传百公里才用13度电,听起来挺省是吧?理论上确实如此,可实际用起来问题可就来了。他家里装了充电桩,充满一次得三个小时,这时间够干啥?而加油呢,五分钟搞定,顺手还能买包烟。更要命的是每次要出趟远门,那叫一个折腾人。
去年十一老张开车从杭州去南京看望岳父母,本来两个小时的路程,愣是被充电这事儿搞了六个小时。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面排着长龙,等轮到他的时候,岳父已经打了三个电话催了。充电的时候也不能闲着,得时刻盯着手机APP,生怕过了时间被收超时费。那天他在服务区待了四个半小时,方便面都吃了两桶。
老张后来自己算了笔账,三年里光是充电等待的时间,按他的工资水平折算下来,相当于白白扔掉了一万两千块。而老王呢?开着油车该干嘛干嘛,加油的功夫还能进便利店买瓶水、抽根烟,时间完全不浪费。
再说说电池这事儿,这可是最让老张闹心的。刚买车那会儿,充满电能跑450公里,美得很。可三年过去了,这续航里程跟坐滑梯似的,现在满电也就跑个340公里。拿去4S店检测,师傅说电池健康度掉到83%了,属于正常损耗。正常个鬼啊!续航直接缩水四分之一,这算哪门子正常?
更坑的是冬天。去年腊月老张开车回老家过年,东北零下十几度的天气,这车愣是给他来了个“惊喜”——续航直接砍半!本来计划充一次电就能到家,结果半路上趴窝了,最后还是叫了拖车。那次经历让老张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电池这玩意儿就像人一样,一到冬天就不中用。
维修师傅偷偷告诉老张,照这个衰减速度,再过两年电池就得换了。换一次多少钱?四万块!这钱都够买辆新的五菱宏光了。老张当时听完就蒙了,心说这不是坑爹吗?
你再瞧瞧隔壁老王那辆油车,同样开了三年,发动机照样好好的。老王带老张去他常去的修理厂看了看保养记录,三年时间总共才花了一千八,连老张一次电池检测费都不够。这对比一看,谁省谁亏一目了然。
最扎心的还在后头呢。老张最近琢磨着换车,把这车挂到二手车平台上,结果价格能把人吓一跳。当年十八万买的车,现在只能卖九万不到。二手车贩子一看电池用了三年,直接就砍价四成。人家说得直白:“这车现在就是个会跑的手机,贬值快得很。”
老张不死心,又去问了几家车商,得到的答案都差不多。有个做了十几年二手车生意的老李说得更损:“电车就跟手机一个德行,新款一出旧款立马掉价。你这车要是再等一年卖,估计只能卖个电瓶钱了。”
反观老王的凯美瑞,同样开了三年,人家那车还能卖到原价的六成五,足足比老张的车多卖四万块。这保值率一对比,老张那个心疼啊。
保险这块也是个大坑。别看买车的时候销售说电车保险便宜,实际交钱的时候才知道被忽悠了。老张第一年保险费就交了六千八,三年下来两万一千块,比老王的油车整整多花了八千。保险公司的人说,电车零部件贵,电池更是金贵得很,所以保费自然就高。
更离谱的是,去年老张不小心刮了一下底盘,伤到电池护板了。这一修不要紧,今年保险费直接涨了五成。保险经纪人跟他说:“电池出过险的车,保费都得往上蹿,这是行规。”老张听完只想骂娘,早知道当初就不修了,自己买个护板装上得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问了,电车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也不尽然。老张也认识几个电车车主,人家用得倒是挺香。可仔细一打听,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特点——每天通勤距离特别长,基本都在五十公里以上。而且人家家里都有固定充电桩,晚上回家插上电,第二天早上拔掉就走,根本不用操心充电的事儿。
有个做外卖的小伙子跟老张说,他一天要跑两三百公里,开电车确实能省不少钱。按他的算法,三年下来光油费就省了快一万块。可人家那是把车当工具用,每天精打细算着充电时间和路线,就跟上班打卡一样准时。
可咱们这些普通人呢?一天也就上下班代个步,周末出去转转,一年也跑不了多少公里。这种用车强度,根本享受不到电车的优势。反倒是充电麻烦、续航焦虑、保值率低这些毛病,一个不落地全给占上了。
汽车圈里有个搞技术的老周跟老张喝酒的时候说过一句话:“电车是给特定人群准备的,不是所有人的省钱利器。你要是不符合那个人群画像,买了就等着亏吧。”这话说得透彻,老张当时要是能听进去,也不至于现在后悔莫及。
现在老张每次跟朋友聊起买车的事儿,都会掏出手机给人家看他那份详细的账单。充电费用、保险费用、维修保养、折旧损失,一条条列得清清楚楚。他说:“别光听销售忽悠,也别光看网上那些测评。自己好好算算账,看看到底合不合适。”
老王倒是挺实在,他说:“买车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是得适合自己。你要是每天开个百八十公里,家里还有充电桩,那电车确实划算。可你要是像咱们这种一天就跑个二三十公里的,老老实实买油车得了,省心省力。”
说一千道一万,买车还是得看自己的实际情况。你家附近有没有充电桩?能不能接受续航打折扣?对保值率在不在意?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比看什么参数都管用。老张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当初要是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也不至于现在这么纠结。
你要是现在正琢磨着买车,不管是电车还是油车,记得先问问自己:我一年能跑多少公里?我有固定的充电条件吗?我能接受冬天续航腰斩吗?这些问题的答案,远比那些华丽的宣传语来得实在。
说到底,车就是个工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觉得电车和油车,到底哪个更适合普通人?你身边有没有类似老张这样的情况?欢迎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