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正式实施新版马路牙子设置规范,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关乎城市道路的美观度,更直接影响着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安全。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马路牙子的规格标准一直是交通规划中的重点。此次新国标对吉林省内马路牙子的高度、材质、防滑设计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城市道路安全再添一道保障
在高度设置上,新版标准明确规定人行道马路牙子高度应为15至20厘米,且不同区域需有差异化设计。比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马路牙子高度控制在15厘米左右,方便轮椅和婴儿车通行;而商业区、主干道等车流量较大的路段,则建议采用20厘米的高度,既能有效区分人行道与车行道,又能避免车辆随意驶上人行道。这一精细化的标准调整,将大幅提升行人尤其是特殊群体的出行便利性
材质选择上,新国标鼓励使用环保耐用的生态石材,摒弃传统的水泥材质。生态石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防滑性能,既减少了雨水积水现象发生,又能在阴雨天降低行人滑倒风险。同时,生态石材表面可通过特殊工艺加工出防滑纹路,进一步增强安全性。据吉林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某路段仍在使用不符合新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马路牙子,将被要求限期整改替换,预计今年内全省范围内约30%的老旧马路牙子将完成升级改造
除了硬件规格的提升,新国标的另一大亮点在于融入了无障碍设计理念。标准中特别强调,人行道靠近盲道的马路牙子应设有坡道接口,坡道坡度不超过1:12,且表面需平整无障碍物。这一设计将有效解决视障人士出行时遇到路缘的障碍问题,但在实际施工中也需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避免因改造影响道路整体美观。目前,长春市已选取朝阳区、南关区等重点区域开展试点改造工作,预计10月底前完成首批示范路段的建设
此次马路牙子规格的规范升级,是吉林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从细节入手完善基础设施标准,不仅能提升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更能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出行环境的改善。对于普通市民而言,了解这些新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城市规划的用心;对于相关施工单位来说,则需要严格按照新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确保工程质量。随着改造工作逐步推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符合安全、环保、人性化要求的马路设施出现在吉林的大街小巷,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