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授权管理体系混乱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消费者维权困境、企业责任争议及监管漏洞等问题交织,公众强烈呼吁纪检监察部门介入调查,以厘清权责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反映,通过非授权渠道购买的江汽集团旗下车辆,存在“将低配车型改装后冒充高配车型销售”的情况。购车后发现配置不符等问题后,消费者多次向江淮集团维权,历时超一年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江淮集团仅以“未授权销售”为由回应,拒绝核查车辆来源及改装责任,更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此举形成“违规销售但合规维修”的悖论,消费者陷入“投诉无门、维权无路”的困境。
法学界人士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规,江汽集团对经销商违规销售行为知情而未制止,或默许改装车辆流入市场,可能构成监管失职,需承担相应连带责任;若存在默许、纵容甚至共谋欺诈行为,则涉嫌违法。目前,江淮集团始终未公开车辆来源核查结果,也未明确非授权渠道车辆的责任归属。其沉默态度引发公众强烈质疑:企业是否对违规销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否存在内部管理漏洞或利益勾连?
面对江淮集团未授权销售等问题,公众要求纪检监察部门介入调查的呼声日益高涨。社会普遍担忧,事件背后或存在内部腐败、权钱交易等深层问题。公众呼吁通过纪检监察介入,彻查企业是否存在监管失职、利益输送等行为,推动建立权责清晰的行业监管机制,避免“维权靠运气、投诉看脸色”的现象重现。
江淮集团事件暴露出当前车企系统性风险:授权体系形同虚设、经销商违规操作屡禁不止、消费者维权成本畸高。公众期待通过此次事件推动行业整顿,建立车企、经销商、监管部门三方联动的责任追溯机制,从源头遏制“低配冒充高配”“非授权渠道乱象”等问题,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期待相关部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推动问题妥善解决。
责编:宋家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