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魏建军:严禁夸大宣传,违者先处罚后检讨

最近汽车圈真是热闹非凡,新品牌、新概念层出不穷,仿佛一夜之间,我们的座驾就能变成“变形金刚”。每次打开手机,不是这家车企发布了“L5级自动驾驶”,就是那家宣称“续航永不衰减”。听着是挺激动人心,可等到我们消费者真金白银地把车买回家,却发现发布会里描绘的“未来世界”,好像和现实有点对不上号。这不禁让我想问:汽车,到底是用来开的,还是用来“吹”的?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汽车行业的老司机,我越来越觉得,当下的汽车市场,似乎正在陷入一种“上限崇拜”的怪圈。厂商们在发布会上,恨不得把所有最尖端的技术、最炫酷的功能都堆砌上去,用各种“全球首发”、“行业领先”来吸引眼球。但真正关乎安全、可靠、耐用的“下限”能力,却很少被提及。刹车好不好使?碰撞测试成绩如何?极端天气下的电池表现稳不稳定?这些才是我们普通消费者最该关心的问题。毕竟,汽车不是快消品,它承载着一家人的安全与幸福,容不得半点马虎。

就在我对这种浮夸风气感到担忧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一番话,像是一股清流,让我看到了老牌车企应有的担当。他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明确表示:“谁要是在发布会上过度宣传,回来就要先受处罚、再检讨!”这话一出,简直大快人心!这不仅是对内部团队的严格要求,更是对整个行业浮躁风气的有力回击。魏总还强调:“汽车是一个大件的耐用品,是非常严肃的,刹车、碰撞、起火问题,直接关乎到用户的人身安全。”这句话,道出了汽车工业的本质——安全与可靠,永远是第一位的

长城汽车魏建军:严禁夸大宣传,违者先处罚后检讨-有驾

那么,这种“重下限、轻上限”的造车理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看看。

首先是安全性。长城汽车在车身结构、材料应用上一直非常扎实。以哈弗H6为例,其高强度钢的使用比例超过70%,在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中表现优异。反观一些新势力品牌,为了追求轻量化和续航,过度依赖铝合金和高强度钢的混合使用,虽然数据上看着漂亮,但在实际碰撞中,维修成本和安全性是否经得起考验,还有待观察。比如某新势力车型,在一次小面积偏置碰撞中,A柱就出现了明显变形,这无疑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其次是动力与续航。现在很多电动车宣传的续航动辄700公里、800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但这些数据往往是在理想工况下测得的,比如25度恒温、匀速60公里/小时。而到了冬天,或者开启空调、跑高速,续航打折一半都不稀奇。长城旗下的欧拉、魏牌等车型,虽然没有一味追求“超长续航”,但更注重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和能量回收效率,确保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有相对稳定的续航表现。这种“实在”的做法,反而更能让消费者安心。

再来看智能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确实是未来趋势,但智能化的前提,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见过太多“智障”车机:语音识别不准、车机卡顿死机、辅助驾驶突然退出……这些问题,往往源于厂商为了赶工期,软件测试不充分。而长城汽车在智能化方面,采取的是“稳扎稳打”的策略。比如其Coffee Pilot智能驾驶系统,并没有盲目宣传“全场景自动驾驶”,而是聚焦于高速NOA、自动泊车等高频刚需场景,确保功能的成熟度和用户体验。相比之下,某些新势力为了抢占“首发”名号,仓促上线功能,结果用户成了“小白鼠”,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长城汽车魏建军:严禁夸大宣传,违者先处罚后检讨-有驾

说到竞品,我们不妨拿理想L系列小米SU7来对比一下。理想汽车主打家庭用户,空间大、配置高、增程无焦虑,这些都是它的优势。但其底盘调校偏软,高速过弯时侧倾明显,操控性一般。而小米SU7,凭借雷军的个人魅力和“性价比”标签,一上市就引爆市场。它的性能参数确实亮眼,百公里加速快,智能化程度高。但作为一家新晋车企,小米在整车制造经验、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网络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比之下,长城汽车虽然在“营销”上不那么高调,但凭借三十多年的造车底蕴,在品控、可靠性和服务体系上,有着深厚的积累

最后,我想说的是,魏建军的这番话,不仅仅是对长城内部的警示,更是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提醒。我们不反对创新,不反对智能化,但一切的前提,是“底子要扎实”。汽车工业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行业,任何“弯道超车”的幻想,最终都会被现实打回原形。消费者需要的,不是一个能“上天入地”的科幻座驾,而是一台能风雨无阻、安全可靠地把家人送到目的地的“伙伴”。

长城汽车魏建军:严禁夸大宣传,违者先处罚后检讨-有驾

当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追求“上限”的时候,或许我们更应该为那些坚守“下限”的企业点赞。毕竟,一辆车能跑多快,决定了它的上限;而它能用多久、多安全,则决定了它的下限。在您看来,当下这个“卷”到极致的汽车市场,是更需要“炫技”的发布会,还是更需要像魏建军这样“说实话”的企业家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