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速度的博弈:川崎两派之争催生ZX12R与ZZR1200,各成经典

这事发生在 2000 年初的川崎重工,那会儿泡沫经济刚破灭没多久,整个行业都透着股憋狠了要翻身的劲儿。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一场被叫做 “平成政变” 的风波悄悄上演。说穿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权力斗争,而是两拨人对摩托车的理解拧到了一块儿 —— 激进派的古桥大辅觉得速度就该像闪电,要快得让人尖叫;保守派的谷田部达也却认为,真正的速度得有根,得让人骑得踏实。

一场关于速度的博弈:川崎两派之争催生ZX12R与ZZR1200,各成经典-有驾

事得从 1998 年的德国科隆展说起。当时谷田部达也站在自家 ZZR1100 旁边,看着对面本田 CBR1100XX 和铃木隼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心里不是滋味。回去就跟团队说:“光快没用,得知道人要什么。” 可古桥那帮年轻人不这么想,他们觉得川崎就得拼狠劲儿,不然凭什么跟人抢市场?

一场关于速度的博弈:川崎两派之争催生ZX12R与ZZR1200,各成经典-有驾

就这么着,明石工厂里分成了两派。A 栋是谷田部的地盘,一群老师傅围着双翼梁车架敲敲打打,总说 “老祖宗的东西改改还能用”;B 栋则成了古桥的试验场,整天琢磨怎么把单壳车架做得更轻更硬。那会儿去厂里转悠,准能听见两拨人隔着走廊吵,一会儿是 “你这玩意儿摔一下就散架”,一会儿又回怼 “你那铁疙瘩能跑过谁”。

一场关于速度的博弈:川崎两派之争催生ZX12R与ZZR1200,各成经典-有驾

转折点出在 1999 年 3 月。古桥团队拿出来的单壳车架原型,愣是扛过了 50 万次疲劳测试,比传统双翼梁轻了 18%,扭转刚度却飙到 20000N・m/deg。董事会的人拿着测试报告,手指头在桌子上敲了半天,最后说了句 “让年轻人试试吧”。这下可把 A 栋的人急坏了,谷田部当场就拍了桌子:“这不是摩托车,是定时炸弹!”

一场关于速度的博弈:川崎两派之争催生ZX12R与ZZR1200,各成经典-有驾

后来的事,就成了两条线赛跑。古桥他们搞出的 ZX12R,像头饿狼似的盯着赛道 ——83mm 的缸径,178 匹马力,一万转往上跟疯了似的爆发。谷田部带队做的 ZZR1200,则像头老黄牛,162 匹马力看着不起眼,可 3000 转就能输出的扭矩,比对手多了 15%。有人拿两车去铃鹿赛道比,ZX12R 单圈快了 0.8 秒,可回程时骑 ZZR1200 的人却说:“你那车能让你笑一次,我这能让你天天笑。”

一场关于速度的博弈:川崎两派之争催生ZX12R与ZZR1200,各成经典-有驾

最有意思的是广告。ZX12R 的宣传片拍的是纽北赛道,背景音全是电子合成乐,嗖嗖的引擎声听得人手心冒汗;ZZR1200 则跑到富士五湖,镜头里是夕阳下的湖光山色,配着三味线和钢琴的调子,慢悠悠地说 “路还长,别急”。有次《Bike Sports》记者去采访,正赶上古桥和谷田部在办公室喝茶,说起广告风格,俩人差点把茶杯摔了。

一场关于速度的博弈:川崎两派之争催生ZX12R与ZZR1200,各成经典-有驾

其实到最后,谁也没赢谁。两款车共用了 75% 的轴承零件,可 ECU 调校完全是两个路子 ——ZX12R 有 12 个修正点,跟个挑剔的大厨似的调火候;ZZR1200 就 5 个点,讲究的是 “差不多就行”。后来川崎的工程师说,这就像日本人吃饭,既要有生鱼片的鲜,也得有酱汤的暖。

一场关于速度的博弈:川崎两派之争催生ZX12R与ZZR1200,各成经典-有驾

现在回头看,这事儿挺有意思。2015 年德国《Motorrad》搞评选,ZZR1200 以 87% 的得票率成了 “千禧年最佳旅行车”;2022 年《Classic Bike》的报告里,ZX12R 的估值已经涨到 1.82.4 万英镑。更别说现在的 Ninja H2,增压器技术里还能看见当年单壳车架的影子;ZZR1200 的三段式扭矩控制,早成了电控系统的老祖宗。

一场关于速度的博弈:川崎两派之争催生ZX12R与ZZR1200,各成经典-有驾

有时候想想,那些工程师吵的哪是速度啊。古桥要的是风驰电掣的痛快,谷田部求的是长长久久的安稳。就像过日子,有人爱刺激的过山车,有人偏喜慢悠悠的散步。

一场关于速度的博弈:川崎两派之争催生ZX12R与ZZR1200,各成经典-有驾
一场关于速度的博弈:川崎两派之争催生ZX12R与ZZR1200,各成经典-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