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重庆,空气里飘着一股淡淡的橡胶味,4S店门口的地砖还留着车轮碾过的水痕。展厅里最热闹的地方,不在豪华大沙发旁,也不在咖啡机前,而是围在一张简单办公桌前的几个客户,正轮番向销售员打听一个词——国补。身着蓝色工服的销售一边盯着手机上的价格表,一边耐心解释各种补贴细则。每报出一个优惠金额时,旁边人都下意识往前挤了挤。空气里多了点算计,少了点客气。大概率没多少人真关心车的底盘调校,大伙更在意口袋里能省下多少钱。
如果你是车主,会在今年上半年赶着补贴“末班车”入手新能源,还是愿意纠结观望等下一轮政策?市场里的人都在用脚投票,理性的只有算数的脑子。重庆中远银泰新能源专营门店的数据不用说谎,月均销量超过150台,堪称自燃油车而下的新贵。车,还是那几款,渠道,已经悄然改头换面。
从燃油到新能源,这种“顺势而为”大有“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的意味。按重庆人的习惯,遇事先喝碗茶再商量。但对于林建们来说,燃油车销量下滑是水落石出的转型信号灯,等到行业统一喊口号,大概率就晚了。他们的选择,不是感情冲动——而是一道账,怎么算怎么划得来。燃油车的车主,习惯了“油门踩到底”的激情;新能源车的买家,更多开始问“补贴啥时候没了”,“能不能再优惠一把”。现实让所有人归队,谁不跟着政策吃红利,谁就被拍在沙滩上。
经销商的烦恼也不是外人能轻松理解的。燃油时代只要“货到人到票到”,什么营销都能借流程打下去。如今呢?新能源市场一边风生水起,一边风险丛生。线索成本飙升,成交周期被拉长,客户就像考生,反复权衡选择题上的每一项。正经做服务的门店,跟那些依赖单一政策刺激的“打折店”比,真是一场耐力赛。
林建有他的算盘。补贴确实驱动了部分需求——但吃政策红利这碗饭,谁都知道不靠谱,来得快去得也快。从年初政策执行到5月底收尾,销量看着节节攀升,补贴一停,客户全成了“钓鱼佬”,守着手机盼降价。再三退让只会让客户去“等等党”队伍里喝西北风。于是,把重心放在服务,才算是真刀真枪的比拼。售前、售后、品牌信任……全流程服务,没什么豪言壮语,说到底就是“别让客户开走车后把我们忘了”。
至于渠道变革,谁要还守着传单、短信轮番轰炸,大概率等着喝上一壶“倒闭茶”。林建和他的团队搭着短视频的顺风车:线上讲解、直播带看,主播一个接一个换着花样,全是为了刷屏率。抖音成交占比40%,这可是要写进销售KPI的英雄事迹。新媒体获客,说白了就是看谁能熬夜、谁能和算法谈恋爱。团队里主播变多了,销售变相变成“网红”,客户留言里“有优惠吗”的评论越来越多,成单概率却还真高了一截。至于懂车帝之流,线索精准得都不像在卖车,倒像在撮合相亲,效率高了不少。
在存量市场上,老客户成了最可爱的“金矿”。燃油车主用车成本一高,叶子板上多点划痕,销售团队就能顺势打电话逗一逗:“补贴还有,老客户可别错过了。”“以旧换新”的机制,其实是用一次补贴攥紧两代客户的心。等新能源质保过了三五年,客户还得回头找4S店,进站率反而更高,保养不花钱,喝杯咖啡也心甘。
当然,这里头也不是没有自嘲。新能源4S店的售后收入,说穿了更像“保底生意”。零部件本身就少,维修利润自然没法和燃油车时代比。指望靠售后发财是痴心妄想。但真要说没有未来?厂家的免费质保周期拉长,换个机油、升级个系统也要见见面,客户粘性反成了充值卡。谁说这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由4S拿提成”。
价格战问题,不用开会就能达成共识:“打到底,不如不打。”连林建自己都明白,过度降价只会掏空自己。车型成本没少,品质还得撑面子。比来比去,最后能留下的,还是那些在意品牌、回头看服务的用户。长期主义这套说法,不是企业文化推出来的,是赚快钱的人倒下后才有人捡起的金条。
故事说到这里,重庆中远银泰的特色增长路径其实没多玄乎。抓紧政策红利,但不迷信政策;下场做新媒体,但不跟风敷衍;服务认认真真干,数据实打实看。表面看是行业风口,实则更像一场“慢热而坚决”的修行。政策和独角戏不同,导演换了,剧情也会跟着扭。唯一不变的,是台下观众的审美疲劳和经销商的求生本能。
新能源这条路,不可能给所有人点灯指路。懂些行道理的经销商,早过了靠激情取胜的阶段。最后想问一句:等下一次政策窗口重启,用户和经销商还能合作无间吗?还是,都变成了更聪明的“等等党”和“慢半拍”?汽车行业的剧本,远比我们以为的精明。只是,大部分人都还没看懂。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