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广汽集团被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授牌,还成了这个国家级体育盛会唯一的汽车官方合作伙伴,我一开始就有点不服气。为什么偏偏是广汽?中国汽车企业那么多,这一次,是不是又是关系户,还是运气好?你说这种大型体育活动,最难的肯定不是摆几个漂亮的车在赛场门口,而是你怎么把所有人无缝地送到他们该去的地方——不用等、不出纰漏、不出安全事故,还得考虑各种复杂的需求。粤港澳三地,法规不一样,路况完全两套系统,还有残奥会,得让特殊群体出行也能体面、便利。国企担当如果只是口号,根本解决不了这些实际问题。
那么广汽到底是怎么做的?我们每天上班挤地铁、堵在路上的时候会不会也被他们的方案启发?我倒想问一句,这种“三地两会”顶级赛事的出行挑战换成你的公司,能做到吗?
首先就是“三地”出行。粤港澳,每个地方的交通规则、道路标志、甚至座驾习惯都不一样。多年前我去香港,发现他们的汽车都得右舵,内地的左舵车辆直接开过去肯定不合规,连交警都喊你下车。广汽没有走“放一车在那里拍宣传照”的套路,而是动真格地,拿出能解决问题的本事。一方面,利用在港澳已经布局多年的合资品牌和库存,现场快速调配右舵车;另一方面,通过物流网络,把广州、深圳等地的右舵车辆点对点送去港澳,不怕麻烦,也不在乎成本。这才是“国企担当”:碰到是真麻烦,不是嘴炮,是砸资源、砸人力,必须把难题解决。
不仅如此,这场体育盛会还有“跨城”通勤需求。你想想,运动员、工作人员、媒体,每天奔波在广州、珠海、东莞之间,不是每个人都自己开车,更不是每段路都能叫到合适的车。广汽动员旗下各品牌车型,组合成全动力、全场景、全区域的出行矩阵。高端赛事用昊铂A800,通勤用埃安V Home“霸王龙家庭版”,跨城靠广汽丰田汉兰达、广汽本田冠道这些“走遍中国无压力”的车型。你随口问“怎么保证能调度这些车”,人家有如祺出行智慧平台,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监控车队,随时调度。以前我们看AI、自动驾驶都是营销里的“噱头”,现在终于看到“一锤子买卖”,真解决了体育赛事的最高难度用车需求。场馆这么多,谁能保证不出纰漏?用科技和团队,广汽扛下了这个担子。这不是聊营销,是实打实的执行力。
我特别看重广汽为残特奥会提供的无障碍服务。比赛本来就不容易,残奥运动员出行麻烦,常被忽视。广汽传祺E9福祉版,全球首创可分离豪华电动福祉座椅,这不是“高配加个电动座椅”这么简单,是能整体移出车身,把座椅降到和轮椅一高度,运动员不用自己挪窝,座椅自动升进车内定位,极大减少身体不适和危险。这个设计不是拍脑袋想的,是广汽团队花两年时间琢磨出来的。背后是“用科技为人服务”的态度,精确命中特殊人群的痛点。你设想如果你父母以后也需要轮椅出行,社会其它企业是不是也应该效仿广汽这样的“有温度创新”?以前大家都爱吹自己的“豪华配置”,广汽却把实实在在的舒适和安全做到给残疾运动员用,让他们出行跟健全人一样方便,这种尊重和体面,是整个社会的进步。
体育赛事除了竞技,更是展示科技、展现国力的舞台。广汽这次不仅秀了车,还“秀了科技”。像什么L4级无人驾驶出租车、智能机器人、飞行汽车、智慧能源这些科技,在很多造车新势力嘴里都是PPT,广汽直接搬到赛事里了,真刀真枪地用。不光让运动员、工作人员搭车体验,甚至借这个机会普及这些黑科技,让普通市民也能零距离接触未来交通。你要说这是不是为了炒“科技全运”的概念?我觉得不是——如果只有概念没有落地,赛事这么高强度服务早就一地鸡毛;只有落地了,才能在赛场、城市真正做到“科技赋能”。
另外我觉得特别逗的一点是,广汽利用赛事热度,搞出惠民购车、金融补贴这些活动,是真正把体育盛会转化为平民福利。以前你只能在路边看热闹、赛场排队,现在连买车都搭上了跟头等赛事同步的优惠和权益。买传祺、埃安、昊铂,就有补贴和超长质保,合资的本田、丰田也是一样,简直是全民运动+全民福利。说白了,广汽不只让赛事服务了运动员、服务了工作人员,最后还是服务到了市民身上,把买车、用车变成一次科技体验和福利普及。这个手法挺聪明,既抓住市场,又顺带把品牌力提升到新高度。
回头看广汽这次“国企担当”,到底担当在哪?我觉得其实是一种责任感和实事求是。你公司能不能做到“马上有方案,马上有执行”,对特殊群体是不是有底线、有温度,是不是把产业、科技跟普通市民的生活挂钩,不做虚头巴脑的表演,而是真帮忙、真助力。广汽的表现,是用自己的平台和体系,把一套复杂的流程和需求变成了“看得见、用得上”的解决方案,走在了很多同行前头。
其实我们还可以想一想,这样的企业担当是不是应该成为各行各业的常态?很多时候大家都喜欢喊口号,遇到难题就推责,“我们不负责那个”“这个不是我们管”的态度太普遍了。广汽做的是在各种挑战面前,不怕难、大胆试、解决实际困难。哪怕是右舵、左舵切换、复杂通勤、特殊人群独立出行、科技和生活融合,这一套流程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需要庞大的团队和反应速度,还要经得起各种细节考验,不能有一丝马虎。
是不是所有的国企都能这样做?粤港澳有多少企业真正把本地化服务做到位,能做到三地全覆盖、特殊群体无障碍、科技创新落地,又能惠民让利?不多。广汽在这次赛事里,刚好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魄力,也算是替整个大湾区企业树了个标杆。我甚至觉得,未来大家都得向这种实事求是、科技落地、服务有温度、惠民有诚意的企业看齐。不管是汽车领域、还是教育、医疗、城市管理,只要敢担当、不耍虚招,很多老百姓真正关心的难题,都能一一破解。
最后说一句,这种国企担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铁军形象”,或者说喊口号就完事。科技、服务和关怀,快速响应和创新,是现在社会对企业最需要的东西。广汽这次能做成,是因为它有系统能力、有积累,有自己的“广汽力量”。但广汽不是完美无缺,它的各种服务矩阵、科技尝试、惠民政策,肯定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优化。不过,在这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上,广汽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国企该有的担当,看到了未来交通和出行服务的新可能。我们作为普通人,能不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换位思考一下,工作和生活里碰到难题,是不是也该用实事求是的劲头,敢冲、敢试、多做,少喊口号?
有时候,真正的“国企担当”,不在说了多少漂亮话,而是在难题面前能不能顶上去,干出结果。广汽这波,管够了。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