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冬天,我在河南零下15度的清晨第一次发动我的豪爵铃木DL250。按下启动键的瞬间,发动机干脆的轰鸣让我心里一暖。这台车陪我走过5个春秋,累计跑了2万公里,既有日常通勤的琐碎,也有周末短途摩旅的惬意。
作为2017年就上市的车型,DL250在入门级拉力车市场一直很受欢迎。但关于它的争议也从来没断过,有人夸它皮实耐造,摔不坏骑不烂;也有人吐槽它动力太弱,像个“移动路障”。到了2025年的今天,这款车还值得入手吗?作为老车主,我想结合自己的使用体验好好聊聊。
先说最让我满意的一点——可靠性。这5年2万公里跑下来,我对它做的保养无非就是换机油、清空滤、调链条这些基础项目。别说大毛病,就连小故障都很少见。记得有次暴雨天骑行,路上积水没过排气管,熄火后我以为要大修了,结果晾了半小时重新启动,居然一点问题没有。
尤其要夸夸它的低温启动性能。河南冬天零下十几度是常事,身边骑国产车的朋友经常要预热三五分钟,甚至得推车才能启动。而我的DL250基本都是一触即发,这点在冬天真的太重要了。对比身边骑国产同价位车型的朋友,他们有的换过电瓶,有的修过化油器,我这台车除了正常保养,几乎没进过维修店。
实用配置也是它的强项。ABS防抱死系统在好几次紧急刹车时救了我,特别是雨天路滑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刹车不打滑,心里特别踏实。原厂自带的三个箱子特别实用,上班带文件、买菜带水果都很方便。不过尾箱确实有点小,全盔放不进去,只能放半盔或者杂物。
坐高795毫米对我这个175厘米的身高很友好,双脚前掌能轻松着地,停车时很稳。骑行姿势也很舒服,去年夏天我试过连续骑8小时山路,下来后腰不酸腿不疼,这点对摩旅党来说太重要了。
续航方面更是没话说,17升的大油箱加一次油,市区通勤能跑400公里左右,半个月不用加油。如果跑高速或者山路,油耗更低,能跑到500公里。虽然我没精确算过每公里多少钱,但加200块钱油能跑很久,比开车省多了。
当然,这台车的缺点也很明显。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动力不足。250cc的发动机,25马力,平时市区代步够用来,但跑高速就有点吃力了。时速到90公里时,发动机转速已经到7000转,声音很大,感觉发动机在使劲“喘气”。如果车上载了人或者装满行李,爬坡时就得提前降档,超车也得预留更多距离。
车重也是个大问题,三箱版整备质量206公斤,比很多400cc的车还重。新手挪车或者原地掉头时特别费劲,我刚开始骑的第一个月,在小区门口掉头差点摔车。不过车重也有好处,高速行驶时特别稳,去年遇到横风天气,车身只是轻微晃动,不影响操控。
配置落后是这台车最跟不上时代的地方。原厂卤素大灯晚上照明效果太差,尤其走没有路灯的山路,根本看不清路况。我后来自己花钱加装了射灯才好点。仪表还是传统的负显液晶屏,只能看时速、油量这些基础信息,现在新出的车都带彩色大屏和胎压监测了,这点确实有点落伍。
价格方面,我2020年买的时候落地花了3.5万左右,现在2025年新车价格降到2万出头,性价比高了不少。而且日系车保值率一向不错,身边朋友同款车骑三年还能卖一万多,比国产车型贬值慢很多。
如果你是新手,我建议先去试驾感受一下。这车虽然好骑,但重量摆在那里,操控起来不如小排量灵活。如果主要在市区代步,偶尔跑短途摩旅,对动力要求不高,那DL250很合适。但如果你喜欢追求速度,经常跑长途高速,那可能需要考虑更大排量的车型。
对比现在市面上的新车,DL250在配置上确实没优势。国产同价位车型已经普遍配备LED大灯、彩色仪表、胎压监测这些配置了。但论可靠性和耐用性,DL250还是有明显优势的。身边骑国产新车的朋友经常炫耀配置多先进,但也常抱怨小毛病不断。
我觉得DL250如果能做些升级会更完美。比如把卤素大灯换成LED的,仪表升级成彩色屏加胎压监测,再减轻点重量就更好了。针对新手用户,可以优化一下操控,让车更容易驾驭。厂家也可以多宣传宣传它的耐用性和保值率,这些都是老车主最看重的点。
配件方面也有提升空间,现在很多车主都自己加装射灯、改座椅,要是厂家能提供原厂升级件就好了,既保证质量又不影响保修。
说到底,选车就像选鞋,舒服耐穿比花哨更重要。DL250虽然有缺点,但它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在同价位车型中依然很能打。如果你买车最看重“省心”,那它不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追求最新配置和强劲动力,可能需要看看其他车型。
2025年的今天,DL250或许不是最先进的选择,但对于预算有限又重视耐用性的摩友来说,它仍然是个靠谱的选择。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摩托车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快,而是能安全可靠地带你去想去的地方。这五年2万公里的陪伴,让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