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过半,韩系车在中国市场彻底跌入冰点。现代汽车前4个月仅卖出3.5万辆,月均不足万辆;起亚更惨,同期销量2.1万辆,平均每月仅5334台。两大品牌合计市场份额跌破1%,创下15年来最差纪录 。
而在2016年巅峰期,它们一年能卖180万辆,占中国市场7.35%的份额 。如今,韩系车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沦落到"消费者给钱也不买"的境地,这场溃败,竟是他们亲手所为 。
一、全球巨头,中国"差生":冰火两重天
海外风光无限:现代起亚2023年全球销量730万辆,稳居世界第三,利润超1400亿人民币 。在美国,韩系车上半年狂卖89.3万辆,增长9.2%,起亚EV6更被评为"最受欢迎电动车" 。可靠性排名中,起亚、现代包揽美国市场冠亚军,碾压丰田 。
国内全面崩盘:2025年,现代市场份额仅0.56%,起亚0.31% 。旗舰车型惨不忍睹:现代帕里斯帝年销413台,起亚豪华轿车K9只卖出19台 。对比比亚迪单月销量超20万辆,韩系车连零头都够不上 。
矛盾点:同一品牌,为何在中美市场判若两人?答案藏在"区别对待"里。
二、亲手赶走国人:三大"自杀式操作"
技术摆烂,新能源时代原地踏步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超40%,韩系车却还在用54.4kW·h小电池,混动技术落后比亚迪五代 。起亚2023年才推插混版K5,比国产车晚了整整三年 。
典型双标:同款IONIQ5电动车,美版续航600公里,中国版缩水15%;车机系统频繁弹出英文界面,体验割裂 。
减配成瘾,把消费者当冤大头
海外车型标配8AT变速箱,到中国换成故障频发的干式双离合,顿挫、异响投诉不断 。
碰撞测试偷工减料:北美版拿全优评级,国产版成绩垫底 。售后更傲慢——以"路况差"为由拒保,或甩锅"未用指定充电桩",而全市仅3座充电桩可用 。
战略傲慢,中国市场沦为备胎
现代在美国为电动车补贴7500美元,在华却一毛不拔 。高管直言:"中国市场下滑是策略调整" ,甚至关闭工厂、缩减车型,重心转向欧美 。
当国产车拼命卷智能座舱、800V快充时,韩系车导航系统三年不更新,车机卡成"老年机" 。
三、消费者觉醒:不要廉价,只要尊重
性价比神话破灭:十年前国产车技术薄弱,韩系靠低价抢占市场;如今吉利、比亚迪等尺寸、配置、三电全面超越,价格还更低 。
口碑反噬:质量投诉常年居高不下,发动机故障、变速箱抖动等问题频发 。消费者看清真相:"不是买不起,是不愿当韭菜" 。
四、未来悬念:退出还是重生?
韩系车仍未放弃中国市场。起亚推出EV5、EV6等电动车,试图靠新能源翻身 ;现代则利用中国产业链优势,将工厂转为出口基地 。但若继续"敷衍式经营",结局早已注定——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速度,比任何财报下滑的数字都更残酷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