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冲击高端品牌的“苦果”——9款车型的销量,还抵不上问界M8和小米SU7各卖一辆。
高端车型销量低迷
好的,我来用更口语化、更接地气的方式把这段话重新整理一下:
---
比亚迪在2025年第28周(7月7日到7月13日)的销量是4.878万辆。不过,这里面有几款20万以上的高端车型,具体数据如下:
- 比亚迪夏:340辆
- 比亚迪唐L:810辆
- 比亚迪汉L:530辆
- 腾势N9:340辆
- 腾势D9:1400辆
- 腾势Z9:120辆
- 仰望全系:55辆
- 方程豹豹5:820辆
- 方程豹豹8:340辆
加起来一共是 **4755辆**。也就是说,比亚迪这些20万以上的车型,这一周总共卖了不到5000辆。
而同期问界M8卖了4750辆,小米SU7更是卖了5820辆。这说明什么呢?比亚迪这9款20万以上的车,加起来才顶得上问界M8或者小米SU7一辆车的销量!
这其实挺尴尬的,毕竟比亚迪在产品力上,比如配置、性能、智能化方面,其实不比特斯拉、奔驰、宝马、奥迪这些品牌的新能源车差。甚至有些地方还更强。
五年前,船夫哥和大嘴哥联手搞了个“智选车”项目,也就是后来的鸿蒙智行。如果当时他们能把这9款车型做好,按这个销量算的话,每周至少能卖2万辆,一个月就是8万辆,一年就能卖100万辆,营收轻松突破3000亿。
那为什么现在比亚迪这9款车加起来,反而干不过问界M8和小米SU7各一辆呢?
我觉得问题出在几个方面,尤其是**产品定义、设计方向和目标客户定位**上。
比如,比亚迪可能太注重“全面”,什么都想做,结果反而没有突出重点;而问界和小米则更聚焦,瞄准了特定人群,打造了更有辨识度的产品,自然更容易被市场记住和接受。
所以说,比亚迪虽然技术强、产品多,但在品牌调性、用户心智这块,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这才是它冲击高端路上的“痛”啊。
---
如果你还想听我分析其他品牌或车型,也可以继续问我!
理想L系列成功原因
2023年,理想L9、L8、L7这三款“长得像”的SUV卖得特别火,每台车能赚3万块,成了理想当年赚到117亿的主要原因。那它们为啥能成功呢?主要是产品定位和外观设计做得不错,空间大,还配了彩电、冰箱、大沙发,主打家庭用车,也兼顾商务需求。
再看看仰望U8和U9,这俩车的性能确实比BBA(宝马、奔驰、奥迪)还要强,甚至比理想L7、L8、L9都厉害,但问题是,它们的目标用户是谁啊?是私企老板?企业高管?还是外国人?这个市场其实挺小众的,不是所有人都买账。
另外,比亚迪的高端品牌一直没被大家广泛认可。虽然比亚迪在技术上不输人,但品牌形象还是没跟上。比如特斯拉的Model Y和Model 3,论产品力,不一定比比亚迪差,但马斯克会讲故事,他一直在说FSD(全自动驾驶),说了三五年都没落地,但大家还是被他忽悠住了。
特斯拉的智能化系统,比如Autopilot,和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相比,也不一定就强。不过马斯克还会讲“去火星”的故事,今天跟川建国(特朗普)闹矛盾,一不高兴,立马说“不去火星了”。
比亚迪之前和奔驰合作搞高端品牌叫“腾势”,结果现在奔驰退出了。为啥?因为造新能源车,比亚迪其实是奔驰的“老师傅”了,人家觉得被“教”着玩,可能心里不舒服。
2020年7月,王传福和余承东一起站过台,比亚迪和华为本来可以联手造车,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可惜,当时“船夫哥”(应该是“余承东”吧?)没看上华为,这事就这么黄了。
产品力与营销短板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长江总(腾势)一直拿N9去对标问界M9,结果现在被问界M8打得满地找牙,连M8这关都过不了,根本碰不到M9的边儿。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腾势N9干不过问界M8?咱们来掰扯掰扯:
- N9有没有“车位到车位”的自动泊车功能?
- 有没有一键自动泊车和远程召唤?
- 有没有手势开门这种高级操作?
- 有没有4到150公里全向AEB技术?有没有极限避险的实测视频?
- 有没有高速L3级别的自动驾驶?
- 有没有灯语系统?
- 有没有像M8那样的鸿蒙座舱,或者说智慧座舱?
- 最关键的是,有没有给车主带来情绪价值?
这些玩意儿,M8都有,而N9呢?一个都没整明白。这不是实力差距,是产品力拉胯啊!
再说第三点,比亚迪在互联网营销这块儿,真的有点不及格。
你看啊,他们有两款网红车,对标国家强制性的动力电池标准和乘用车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但这两辆车愣是都不能出厂。你说这是啥情况?产品力根本比不上比亚迪旗下的9款车,可人家玩互联网营销特别溜,粉丝一呼百应。
比如小米SU7,一辆车的销量,居然比比亚迪九款车型加起来还多!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的消费者更看重“网感”和“话题度”。
还有某款网红车,3分钟和1小时大定就订出去20万辆,甚至更多。数据真假不重要,关键是让几千万人知道这事。多少人知道它抄袭了?但大家都知道它外观好看。说不定哪天有关部门突然说:“召回,暂时停售!”这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吗?
现在是流量为王的时代,谁有流量,谁就有销量。比亚迪虽然产品力强,但在互联网营销这块儿,还得补短板。
最后再提个问题:为啥比亚迪旗下的腾势、仰望这些品牌,偏偏不跟华为搞HI模式?
如果能加入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说不定能跟问界打个平手,甚至反超。但现在看,腾势和仰望还在“单打独斗”,没跟上节奏。
余承东挑战BBA
余承东在2021到2022年的时候,就跟张兴海一起合作做智选车,那时候他就把问界、智界、享界、尊界的定位和边界都给划清楚了。从2021年开始,余承东就说过:“要把奔驰、宝马、奥迪这些30万到50万价位的车干掉。”这四年来,他的目标一直没变,而且一步一个脚印地把BBA(奔驰、宝马、奥迪)给打下来了。
如果比亚迪真的觉得明年搞不定华为ADS 3.0那个对标L3级别的系统,或者是ADS 4那种高速L3的水平,那腾势和仰望这两个品牌暂时选择华为ADS 5和鸿蒙座舱6,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或者说,腾势系列直接用华为的乾崑智驾系统也挺好。
一旦中国市场上的高端品牌被“大嘴哥”(余承东)吃得差不多了,到时候比亚迪再想把这块市场抢回来,那就更难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