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个月汽车圈那个爆炸新闻吗?MG4月销一万一千多辆的背后,是一个90后总经理在发布会上的热泪。那不是作秀的眼泪,而是背水一战的决心——名爵这个拥有英国血统、在欧洲大放异彩的品牌,为何在国内迟迟打不开局面?陈萃上任后做出的惊人决定:将MG4的价格从13万多直接下探到11.58万,这不是简单的“价格砍半”,而是一次精准的手术。它保留了后轮驱动这一核心驾驶体验,却在电池和动力上做了巧妙减法,让十万出头的纯电小车拥有了二十万级别的操控感。这场转型告诉我们:在中国市场,光讲“英伦血统”不够,必须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真正的降价不是砍配置,而是砍掉消费者不敏感的溢价,留下最核心的体验。
主持人:你还记得上个月汽车圈那个爆炸新闻吗?MG4月销一万一千多辆,直接炸锅了。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车不是之前卖十几万吗?怎么突然就亲民成这样了?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第一感觉是‘这背后肯定有猫腻’?
嘉宾:说实话,我那天刷到新闻也愣了一下。但你要真细扒,会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它不是那种‘挥泪大甩卖’,更像是一个年轻老总带着品牌背水一战的精准手术。你想想,一个90后总经理,发布会当场落泪,这背后得扛多大压力?
主持人:对对对,我就是被陈萃那眼泪给戳中了。你说他哭是作秀?我倒觉得,那眼泪里头有憋屈、有压力,更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毕竟名爵这牌子,英国血统、上汽接手,国外卖爆了,国内却一直不温不火,换谁来都得焦虑啊。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事儿得从他身上说起?
嘉宾:没错,陈萃就是那个关键人物。他上任的时候,名爵在国内的处境确实挺尴尬——欧洲是明星,国内却连比亚迪、五菱都打不过。价格没优势,品牌又不够响,你说他能不急吗?但你猜怎么着?他没选硬刚,而是直接给MG4来了个‘价格大跳水’,官方指导价11.58万,比老款13万多起步价直接砍了一大截。这操作,你说是‘售价砍半’?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精准下探’,瞄准的就是10万区间这个红海战场。
主持人:等等,我得确认一下——你说‘售价砍半’是夸张说法,那真实数字到底是多少?老款13万多,新款11.58万,经销商再优惠一下,到手价确实能进10万以内,对吧?这不就是‘砍半’的感觉吗?但你刚才说‘精准’,我好奇,这‘精准’到底体现在哪儿?
嘉宾:你问到点子上了。‘精准’不是说价格随便砍,而是砍得有章法。它没动最核心的东西——后轮驱动。网上那些说‘改前驱’的,全是谣言。MG4从诞生就是后驱平台,新款入门款还是后驱!这在十万出头的纯电小车里,几乎是独一份。你开过就知道,后驱车转弯更灵、推背感更爽,这可是很多二十万车才有的配置。名爵把这玩意儿留着,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爽点’。
主持人:哇,这么说的话,我有点懂了。它不是‘减配’,是‘精简’?就像你点外卖,不点最贵的招牌菜,但主食和饮料都保留,吃得饱还省钱?那它到底在哪省钱了?总不能白送吧?
嘉宾:哈哈,你这个比喻挺贴切。它省钱的地方主要在电池和动力上。比如电池供应商,老款可能是宁德时代,新款入门款换成了瑞浦兰钧——也是国内大厂,质量没问题,但成本更低。这就像你去吃饭,从五星级酒店换到四星,味道差不多,价格更香。电池容量也从64度电降到48.1度电,续航约415公里。你日常通勤、接送孩子,够用了。动力也调低一点,但日常开完全没问题。
主持人:我懂了,它没动‘灵魂’——后驱平台,只动了‘外衣’——电池和动力。那问题来了,这么干,消费者会不会觉得‘被坑’?比如电池换供应商,会不会影响寿命或安全?你作为行业观察者,怎么看这个风险?
嘉宾:这是个好问题。其实瑞浦兰钧不是小作坊,是正规军,产品经过严苛测试。名爵敢换,说明它在成本和品质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更重要的是,它没动消费者最在意的部分——操控感和空间。你开这车,不会觉得‘廉价’,反而会觉得‘真香’。这就像你买手机,不买顶配处理器,但屏幕和摄像头都够用,你还是会满意。
主持人:这么说,它不是‘减配’,而是‘做减法’?把那些‘锦上添花’的东西去掉,保留‘雪中送炭’的核心?那这招效果咋样?真像新闻说的,一个月卖一万一千多辆?
嘉宾:效果炸裂。山东有家店,一个月卖300台,平均一天10台!以前门可罗雀,现在门庭若市。你想想,进店的人就算不买MG4,也可能看看MG5、MG7,整个品牌都活了。这说明什么?中国消费者不吃虚的,就认‘实在’——价格够低、核心体验够好,它就能火。
主持人:我突然有点感动。这不就是咱们中国市场的生存法则吗?光讲‘英伦血统’、‘国际明星’没用,得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名爵这次,是把‘国民好车’四个字刻在骨子里了。你觉不觉得,这背后其实是上汽‘国家队’的底气?没有集团支持,单靠品牌自己,敢这么玩吗?
嘉宾:完全同意。没有上汽的供应链、研发和资金支持,名爵不可能这么大胆地调整。这不仅是价格战,更是一次战略转型——从‘高冷’到‘接地气’,从‘讲故事’到‘讲价值’。它给所有还在挣扎的品牌上了一课:在最复杂的中国市场,唯有‘精准’和‘真诚’才能赢。
主持人:那最后,陈萃那天的眼泪,你觉得是为什么?是压力?是感动?还是……对中国汽车工业的信心?
嘉宾:我觉得都有。那眼泪里有对团队的愧疚,有对集团的感激,更有对未来的期待。他哭的不是失败,而是成功来之不易。名爵这一战,打出了中国车的底气——我们不仅能造好车,更能读懂消费者,用最聪明的方式赢市场。
主持人:说得好。最后,想把今天讨论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送给你:‘真正的降价不是砍配置,而是砍掉消费者不敏感的溢价,留下最核心的体验。’希望它能给你力量。关注我,下期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