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百万到暴跌13%,德国豪车怪谁?答案扎心了

赚钱的时候你不说话,亏钱了就开始骂街,这是什么操作?最近德国那边的几家大媒体,《南德意志报》《莱茵邮报》这些,集体开始写小作文,矛头直指中国。说什么“德国错就错在把中国想得太好了”,还说中国芯片断供让德国汽车工业吃了大亏。你说这话说的,听着就让人憋不住想笑。

年销百万到暴跌13%,德国豪车怪谁?答案扎心了-有驾

咱们先来看看德国车企到底怎么了。2024年的数据摆在那儿,明明白白。奔驰在中国卖了68.36万辆车,比去年少了7%;宝马71.52万辆,掉了13.4%;奥迪65万辆,跌了11%。三家加起来,在中国市场少赚了200多个亿。这还不算完,宝马五系这款曾经的摇钱树,销量从2022年的17.4万辆直接腰斩到8.9万辆,终端优惠都超过10万了,就这一款车就亏了200亿。

你猜德国媒体怎么解释?他们说是中国断供芯片,是中国战略意图有问题,是德国“对华太天真”了。说实话,这理由找的,连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吧?

咱们往回倒倒带子。2018年到2022年那几年,德国车企在中国过的是什么日子?大众一年在中国能赚300多亿,宝马沈阳那工厂生产的车占了全球三分之一,奔驰、奥迪也都赚得盆满钵满。那时候怎么没人说中国有“战略意图”?那时候怎么没人觉得自己太“天真”?说穿了就是,赚钱的时候闷声发大财,亏钱了就开始找借口呗。

年销百万到暴跌13%,德国豪车怪谁?答案扎心了-有驾

再说了,中国到底断供什么芯片了?这事儿从头到尾就不存在。德国车企现在卖不动车,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中国新能源车起来了,是比亚迪、理想、蔚来这些品牌打得德国车措手不及。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全球市场份额占了60%,在国内高端市场更是占了一半。反观奔驰宝马奥迪,在新能源这块的份额连20%都不到。

你想想看,人家中国车企这些年在电动化、智能化上投了多少钱,下了多少功夫?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华为的智驾系统、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哪一个不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技术?德国车企呢?还在那儿抱着燃油车的老本吃,电动车推一款扑一款,这能怪谁?

年销百万到暴跌13%,德国豪车怪谁?答案扎心了-有驾

更好笑的是德国媒体的双标玩得飞起。中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规划,他们说这是“战略意图”;德国自己搞“工业4.0”,那就是正常的产业升级。数据显示,德国那个所谓的“工业4.0”计划,到2023年只有30%的中小企业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剩下70%还在原地踏步呢。自己家的作业都没做完,还有脸说别人?

咱们再聊聊所谓的“依赖”问题。2023年的数据,中国市场给宝马贡献了全球34%的销量,奔驰31%,大众40%。这么大的市场份额,企业能不重视吗?这是商业规律啊,哪里赚钱往哪里投资源,天经地义的事儿。现在德国媒体倒好,说企业“过度依赖中国市场”,说企业“短视”。拜托,那些年你们德国股东拿到分红的时候,可没见谁嫌钱多啊。

年销百万到暴跌13%,德国豪车怪谁?答案扎心了-有驾

说到依赖,咱们得掰扯掰扯到底谁依赖谁。中国已经连续15年是德国机械制造业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了,2023年德国卖到中国的机械设备价值280亿欧元,占他们总出口的12%。化工领域更狠,巴斯夫在湛江的工厂投资超过100亿欧元,这是德国企业在中国最大的单笔投资。你说这叫谁依赖谁?这明明就是互利共赢的买卖。

德国媒体还扯什么稀土管制、经济胁迫。中国管理稀土出口,那是依法依规的正常操作,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这在国际上太常见了,美国、澳大利亚不也都这么干吗?凭什么中国做就是“胁迫”,美国搞技术封锁、制裁清单就是“维护国家安全”?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现在的局面其实挺清楚的。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吃瘪,根子不在中国,在他们自己。转型太慢,反应太迟钝,对市场变化判断失误。中国消费者早就不满足于开个有面子的车了,大家要的是智能化体验,是更长的续航,是更快的充电,是更好的车机系统。这些东西,德国车给不了,中国车能给,消费者用脚投票,就这么简单。

年销百万到暴跌13%,德国豪车怪谁?答案扎心了-有驾

奥迪现在还算明白事儿,跟华为合作搞智能驾驶;宝马也在沈阳建了全球最大的电池工厂。这些企业至少知道,合作才是出路,关起门来骂街解决不了问题。可德国媒体还在那儿煽风点火,搞什么“对华太天真”论,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我倒是想问问那些写文章的德国记者,你们真觉得中国市场是好欺负的?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全球最快的新能源车增长速度,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这样的市场你不好好珍惜,还在那儿摆架子、找借口,最后吃亏的是谁?

年销百万到暴跌13%,德国豪车怪谁?答案扎心了-有驾

说白了,德国车企现在面临的,是所有传统制造业巨头都会遇到的转型阵痛。柯达不也被数码相机干趴下了吗?诺基亚不也被智能手机打得落花流水吗?市场从来不等人,技术迭代更不会等人。你要是跟不上节奏,被淘汰是迟早的事儿。

现在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德两国的车企本来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德国的传统制造工艺、品控标准依然是一流的,中国的电动化技术、智能化应用也走在世界前列。两边要是能好好合作,那才是双赢的局面。

年销百万到暴跌13%,德国豪车怪谁?答案扎心了-有驾

可惜的是,德国媒体这种做法,只会把事情往坏的方向推。民粹主义一旦抬头,理性的声音就会被淹没,最后受损的还是企业和消费者。你说那些在德国车企工作的工人,看到媒体这么搞,心里会怎么想?他们难道不知道,如果失去了中国市场,他们的饭碗也保不住吗?

有句话说得好,打不过就加入,这不丢人。真正丢人的是打不过还嘴硬,输了不认账还怪对手耍赖。德国汽车工业这么多年建立起来的口碑和形象,可别毁在几篇小作文上。市场是公平的,消费者是聪明的,谁的产品好,谁的服务优,大家心里都有数。

往前看,全球汽车市场还会继续洗牌。留给传统车企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与其浪费时间写小作文、找借口,不如沉下心来搞研发、做产品。中国市场这么大,机会还是有的,就看你愿不愿意放下身段,踏踏实实跟中国企业合作。傲慢和偏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年销百万到暴跌13%,德国豪车怪谁?答案扎心了-有驾

你觉得德国车企还能在中国市场翻身吗?或者说,你身边还有多少人在考虑买德国车?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