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能因芯片断供陷入危机,中荷美博弈背后的深层角力

一家半导体公司的风波居然掀起了一场震撼三大洲汽车生产的地震,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证明它可以如此牵动全球产业链的神经。10月26日,一封来自荷兰的暂停供货信函拉开了这场剧的序幕,随后,各方纷纷下场,密集操作,争夺权利的画面隐隐有了几分谍战剧的味道。

全球汽车产能因芯片断供陷入危机,中荷美博弈背后的深层角力-有驾

这场风波早在夏天就埋下伏笔。6月份,美国官员和荷兰代表用密室会谈完成了棋局布局——干掉安世半导体的中国籍CEO张学政。谁能想到,这一场博弈会演变为席卷全球的产业震荡。故事高潮于10月初,荷兰果断接管安世半导体并解除中国籍CEO职务,中方迅速还以颜色,宣布禁止安世中国的产品向欧洲出口。这一对招可谓雷霆万钧,欧洲汽车产业深陷缺芯危机,原料链被彻底卡死。人们不禁发问:一家芯片厂的影响力为什么这么大?

如果说半导体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安世半导体的车规级功率芯片就是汽车世界的“生命线”。安世的芯片产品支撑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关键系统的运行,少了它,电动车立马变身昂贵的“摆设”。据统计,欧洲汽车工业的11月缺口将达到2亿颗芯片,影响200万辆汽车产量。几乎所有欧洲主流厂家,包括德国大众、宝马都深陷“零件荒”,工厂停摆的恐慌画面成了最直接的冲击。

全球汽车产能因芯片断供陷入危机,中荷美博弈背后的深层角力-有驾

而这场战役的反转情节堪称经典。荷兰想切断晶片供应压迫中方妥协,殊不知中国早就预设预案,库存储备充裕,替代方案密集启动。安世中国的公告函表明:东莞工厂早已锁定产能替代,并与中芯国际、华虹签订代工协议,晶圆国产化的计划正在推进。听到这儿,您是否感慨:中国的产业深度布局背后藏了多少隐秘的行动力?有多少把你的牌看错了,又有多少高估了自己手中的筹码?

不仅如此,中国依托资源优势对全球半导体头部厂商进一步拿捏,这一板一眼的反击让荷兰彻底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荷兰千方百计想维护与美国的战略“蜜月”,却无力应对欧洲汽车产业的压力。挤在美欧之间,荷兰的决策者硬是给自己扮了一场“里外不是人”的戏码。这是不是一种认知误判的结果呢?总认为中国在芯片行业“低端化”,但对战略筹码的布局和长期耐力估计不足。

全球汽车产能因芯片断供陷入危机,中荷美博弈背后的深层角力-有驾

这次“芯”未必还能愉快跳动。全球化产业链在地缘政治的冲击下显得愈发脆弱。其实,不止芯片行业,只要去掉互相依赖的零部件,大国博弈下每个和企业都难以独善其身。荷兰应当看清现实:跟美国死磕下去,面子终究无法变现;与中国合作,或许有可能赢回局部的利益,甚至是全球政治经济中的一席之地。

这场芯片争夺战,为世界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谁掌握了规则,谁便能撬动全球经济走向;谁没有备好自己的底牌,注定被淘汰出局。于是,我们不禁惋惜,技术封锁未免太过局限且带有短视,施压策略则更显得伤人自损。全球化的半导体分工格局再次被捧到台前,它的未来走向如今正被重新定义。

这是整个技术领域的一次觉醒,也是当今格局渐变的写照。回头再看,那场密会不过是合纵连横大戏的一角罢了。全球化与技术领先虽是方向,但牵扯到利益分齐,谁都想争过对方一分。发人深省的是:到最后的赢家,会是规则的制定者还是草根起家的反攻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