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刚上市的热闹,小米YU7如今热度低了不少,这时候聊这款车应该不会挨骂了吧!
算上这次租车试驾,我应该是第三次体验小米YU7了,只不过前两次,一次是静态体验,一次是常规试驾,不像这次这么尽兴。Ps:拍完车相机丢了,所以,大家就凑合看看文字版吧!才用了3个月,心疼!
颜值方面不用多说,小米旗下产品的审美一直是在线的,我一直好奇小米首款MPV会长什么样子。车内部分,用料和做工也是可以的,我专程看了一些边边角角,对得起价格,起码不会像我买第一辆车摸方向盘下面把手划破了……
言归正传,下面开始聊干货,目前还没有提到车的小伙伴,或者准备开始排队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
坐进小米YU7车内,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天际屏,这东西对于小米YU7的设计团队来说,觉得是加分项,但对于我个人而言,只能说可玩性大于实用性。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这个设计很抢眼,还有一些小惊喜,如动态小动物等。但像我本身是轻度近视,开其他车的时候,不带眼镜也可以看清仪表盘,但看天际屏就有点吃力了。另外,如果戴上墨镜的话,天际屏上面的内容呈现真的是不太清晰。副驾驶位部分,属实有些浪费,毕竟干啥啥不行……
实际体验时,小爱同学很好用。有些小伙伴可能会提到所谓的“消费级”芯片,从目前体验来说,看不出差别。不过,我是那种比较在意这方面配置的人,所以如果是我买车,我可能会很犹豫,毕竟其他品牌用车规级芯片不是没道理的。因为不是长期测试,关于后续车机表现等,我只能说车主可以观察一下。
至于智能驾驶辅助部分,我个人不是很想把自己交给车辆,所以我平时很少用。之前也试过小米YU7的高速辅助驾驶部分,车少时表现还不错,车多时我就自己开了。和一些主打智能化的纯电产品不同,小米YU7在车多时驾驶辅助系统的表现很难说是激进还是保守,可能是我开的时间太短吧。我用的比较多的反而是智能泊车,一些不太好停车的车位,我反而觉得它比我停的快。
座椅的用料、做工,方向盘的握感,我觉得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可能是我的腿太长,总觉得座垫有点短,但是我老婆却说支撑性很不错,坐着也舒服。至于前排座椅一键躺平,我觉得比较适合熬夜的我,尤其是接孩子的时候,在车里补一觉也是不错的。可变色玻璃的车顶单独说一下,除非艳阳高照,不然效果不比电动遮阳帘差。我租车这几天,还真没赶上特别晒的天气,所以比较好奇,小米YU7的玻璃车顶烤不烤头皮……
车内部分再吐槽一个点,剩余的基本上都是优点,这个缺点就是后车窗玻璃无法完全落下去。其实小米YU7的后车窗本来就不是很大,还不能完全落下去,对于我这种家里人容易晕车的人来说,属实不太友好。另外,也有网友提到过,真的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从车窗跳出去的话,似乎有点难。不过,不是小米YU7一款车如此,所以这个算是个人不喜欢的点吧。
下面说开起来如何?动力输出方面比我的油车强太多,刹车也是比较线性。不过,个人建议大家直接选择运动模式,不要所谓的舒适模式。别看这款车看起来很运动,其底盘调校反而以舒适为主,甚至在舒适模式下,其驾驶感受有种理想ONE当初的感觉。我家楼下前段时间修路,开舒适模式的话,就像是开船一样。或许有小伙伴会提到空悬&CDC,只能说对于舒适模式下的作用不大,反而运动模式下表现不错。
运动模式下的小米YU7开起来才像样一些,这时候如果把能量回收也调低,对爱晕车的家人也是比较友好的。我在租车用的时间里,基本上都是开着运动模式,舒服又不会影响车身姿态的保持。有一说一,我觉得小米YU7的运动模式就像是小米SU7的舒适模式。另外,小米YU7的转向手感舒适有些轻,和运动外观并不是很相符,反而更与整体偏向舒适性的底盘更契合。
静谧性方面,小米YU7的表现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日常驾驶时,基本上可以忽略车外噪音,即便是不开音乐,车内也是非常安静。关于用了哪些隔音棉不多说了,毕竟我也没扒开看,但是肉眼可见的米其林轮胎表现还是不错的,不过并没有找到同款,按照米其林轮胎的普遍价格+小米汽车的热度来说,这4条轮胎换一次也要6千到8千了吧。
整体来说,小米YU7这款车算是一辆优点远远多于缺点的产品,如果不是需要太长等车周期的话,我觉得这辆车是值得考虑的。另外,买这款车尽量直接选择四驱版,别问我为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