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骑“小电驴”要留意这些新规!

从9月1日开始,电动自行车行业迎来了一项重磅变革——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这一变革影响深远,不仅关乎生产和销售环节,更与广大骑行者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些新规,看看它们会给我们的“小电驴”骑行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9月1日起,骑“小电驴”要留意这些新规!-有驾

新国标下的车辆生产与销售限制

此次新规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提出了严格要求。自9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国标要求,不得生产、出厂不符合新国标要求、未依据新国标取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而在销售方面,2025年8月31日前出厂或者进口的,符合旧国标(GB 17761—2018)要求且取得相应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可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从12月1日起,禁止销售不符合新国标要求、未依据新国标取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

9月1日起,骑“小电驴”要留意这些新规!-有驾

车辆安全性能全面升级

1. 防火阻燃与塑料占比:新规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明确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这一规定大大降低了车辆因电气故障等原因引发火灾的风险。比如,以往一些电动自行车因塑料材质易燃,在充电过程中一旦发生短路,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严重损失 。如今,新国标下的车辆在材料选择上更加安全可靠。

2. 防篡改技术升级:在过去,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现象屡禁不止,尤其是为追求速度进行的“解限速”改装,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像有些骑手为了让“小电驴”跑得更快,私自改装,导致车辆制动性能与稳定性变差,高速行驶时极易诱发交通事故 。现在,新国标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车速超过每小时25公里,电机就不再提供动力,从技术层面杜绝了非法改装带来的安全风险。

3. 制动性能提升:新国标要求厂家改善制动性能,刹车距离大幅缩短,即便在雨天等湿滑路面刹车也不易打滑。例如,在紧急避让行人或车辆时,良好的制动性能能让车辆及时停下,避免碰撞事故发生,为骑行者的安全提供更有力保障。

4. 新增定位与监测功能:新规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虽然私家“小电驴”可以选择不安装北斗模块,即便安装也可关闭,但这一功能在车辆被盗寻回、事故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假如车辆不慎被盗,通过北斗定位就能快速锁定位置,帮助车主找回车辆。

骑行者需注意的事项

9月1日起,骑“小电驴”要留意这些新规!-有驾

1. 区分车辆类型与驾照要求:在新规下,准确区分自己的“小电驴”类型至关重要。只有同时满足最高车速≤25km/h,电机功率≤400W,整车质量≤55kg的电动车才属于非机动车,可以不办理驾驶证 。而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或电动三轮车等,则必须办理相应驾驶证才能上路。如果误将需要驾驶证的车辆当作非机动车骑行,一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可能会依据新规拒赔。

2. 遵守交通规则:新规实施后,各地对电动自行车交通规则的监管更加严格。以兰州市为例,根据《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若干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要保持制动、鸣笛、灯光及夜间反光装置等安全设备性能符合安全要求;需随车携带行驶证,在指定位置悬挂号牌,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遮挡、污损;驾驶人及搭载人员要佩戴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安全头盔;行经人行横道时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停车让行等 。违反这些规定,将面临警告或者三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还可能扣留电动自行车。

3. 杜绝违规载人载物:电动自行车仅限载一名12岁以下儿童,违规载人罚款五十至五百元。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为图方便,用“小电驴”载着超过12岁的孩子,这不仅违反新规,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9月1日起,骑“小电驴”要留意这些新规!-有驾

9月1日实施的“小电驴”新规,从车辆生产源头到骑行者上路规范,全方位保障了出行安全。广大骑行者应及时了解新规内容,遵守相关规定,做到安全骑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