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详解资本整合:极氪退美归部,降本增效统一利益

最近车圈最大的瓜,莫过于吉利和极氪要“合体”了。一个是中国品牌销量常青树,一个是新能源赛道杀出来的“狠角色”,这俩一牵手,动静可不小。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极氪居然要从美股退市,被收编成吉利汽车集团下的一个事业群,这操作,多少有点“神反转”的味道。

你说极氪不是挺火吗?销量节节高,产品也新潮,怎么刚上市一年就要“回家”了?别急,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兄弟情深”,而是一场关于降本、提效、统一利益的深度改革。说白了,吉利这次是动真格了,要解决过去“品牌多、资源散、内耗大”的老毛病。毕竟现在车市卷到飞起,谁再搞“小而美”那一套,迟早得“跌冒烟了”。

合并不是“吞并”,而是“拧成一股绳”

很多人一听“合并”,就觉得是吉利要把极氪“吃掉”。其实不然,这次更像是“强强联合”后的深度整合。表面上看,吉利高管淦家阅掌舵新公司,极氪CEO安聪慧转岗集团,似乎吉利“赢麻了”。但你别忘了,极氪的组织架构更扁平、效率更高,反而是吉利需要“支棱起来”,向极氪学习。

想想看,以前吉利和极氪各玩各的,研发团队重复投入,供应链各自为战,甚至同一个零部件,两家谈的价格还不一样,这不是“左手打右手”吗?现在好了,合并之后,研发费用有望省下20亿以上,生产、管理成本也能大幅优化。这钱省下来,不就能更多投入到新技术、新车型上?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更高的性价比,你说香不香?

极氪“降级”?其实是“战略升级”

说极氪从独立上市公司变成事业部,听起来像是“降级”,但换个角度看,这其实是“战略升级”。以前在美股,极氪被资本市场盯着,季度销量、利润压力山大,有时候为了财报好看,可能得牺牲长期规划。现在回归“母体”,反而能更专注产品本身,不用天天为股价“上头”。

吉利详解资本整合:极氪退美归部,降本增效统一利益-有驾

而且,“一个吉利”战略下,极氪的定位非常清晰——全球豪华科技品牌。它不用再和银河、领克抢市场,可以专心做高端纯电,玩智能化、高性能,当吉利的“技术先锋”。说白了,极氪现在是“集团亲儿子”,资源倾斜更猛,未来推出的新车只会更“顶呱呱”。

对手们慌不慌?看看竞品怎么打

咱们拿极氪007和特斯拉Model 3比比。Model 3是“车界网红”,品牌光环强,自动驾驶牛,但内饰做工、后排空间,被吐槽不是一天两天了。极氪007呢?外观设计更年轻,内饰用料更扎实,空间也更宽敞,关键是价格还更有优势。虽然三电技术和特斯拉比还有差距,但差距正在快速缩小。现在合并后研发更集中,你说极氪会不会在智能化上“打脸”特斯拉?

再看看比亚迪。比亚迪是“国民神车”制造机,销量王,但品牌形象偏实用,高端感稍弱。极氪呢?从一开始就走高端路线,操控、性能、设计都更“上桌第一个动筷”。两者虽然都卖得好,但瞄准的是不同人群。吉利整合后,从几万的买菜车到几十万的豪华电车全覆盖,比亚迪想全面压制,难度可不小。

还有个小细节,领克现在也归到极氪体系下了。领克08 EM-P这车,动力猛、底盘稳,开起来像“驾驶玩具”,但品牌认知度一直上不去。现在和极氪捆绑,共享渠道、技术,说不定能借着极氪的势“走路摇头晃脑”,火一把。

未来的“超级吉利”长啥样?

吉利详解资本整合:极氪退美归部,降本增效统一利益-有驾

合并之后的吉利汽车集团,架构更清晰了:银河和中国星主攻10-20万主流市场,领克在20-30万新能源高端市场卡位,极氪则冲击30万以上豪华纯电。三个品牌,三个价位段,分工明确,避免了自己人打自己人。

更重要的是,三电技术、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这些核心能力,可以全集团共享。比如极氪研发的最新电池技术,银河的车也能用上;领克的混动系统,说不定也能反哺极氪。这种协同效应,是单打独斗做不到的。

以前有人说吉利品牌“老咕噜棒子”,不够新潮。现在有了极氪这个“尖刀”,整个集团的形象都年轻、科技感起来了。未来的新车,无论是设计语言还是智能体验,都会更统一、更高级。

写在最后

所以你看,这次吉利和极氪的合并,绝不是简单的“裁员降本”,而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它让吉利从“品牌多”变成了“拳头硬”,资源整合后,战斗力只会更强。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更多好车、更优价格、更快的技术迭代。

曾经那个“小而散”的吉利不见了,一个更高效、更聚焦、更有野心的“超级吉利”正在成型。这样的吉利,你还敢说它“油老虎”吗?这样的极氪,你还觉得它只是“出片利器”吗?

吉利详解资本整合:极氪退美归部,降本增效统一利益-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次合并是“真香”还是“劝退”?如果是你,面对整合后的吉利、极氪、领克,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