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25%进口关税终于让福特坐不住了。一家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车企,如今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被家门口的贸易大棒打得有些头晕。
福特最新披露的数字够扎心,这个财政年度,关税让他们多背了20亿美元包袱。三个月前他们自己估的是15亿,如今又多出了一大截,仅上一季度,这只大蓝马就被关税薅走了8亿美元。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福特 CEO吉姆・法利出来喊话,哪怕他们80%的车都在美国本土生产,可零部件来自全世界。关税就像是橡皮筋,只要你和全球供应链发生点联系,就没有躲开的空间。
特朗普在钢铁、铝等基础材料上的进口关税还一口气翻到50%,这直接把福特逼到了墙角。你扛住了关税,还没完,连带着原材料、零部件的价格都往上串。
谁还记得特朗普当初怎么说的?说贸易战只会让中国和德国吃亏,结果自己家门口的福特率先“破防”。这像不像好好的野外散步,转头却踩进自家狗窝。
福特不得不被迫做出应急操作——省钱,硬生生压下10亿美元的成本去填关税这个窟窿。问题是,省下的钱还不够补洞。最新利润预期从年初的70-85亿美元一路滑落到65-75亿,5月份因为看不清关税前景,预期直接被暂停更新。
结果摆在桌面上:上一季度福特亏了3600万美元,而去年同一时间他们还净赚了18亿美元。这一下从巅峰直接懵了。老马受伤,敌人还在围猎。关税压顶,高昂的召回费用又齐头并进。
不过福特还有点骨气,营收倒是涨了5%到502亿美元。办法也直白,降价,做补贴,靠折扣和多便宜点的租赁把对手客户给“薅”过来。这是“自救”,更是“互殴”。
气人的是,美国车厂举步维艰,日本来的丰田却只交15%关税。美国人家门口盖厂造车,反倒被税砸得直不起腰。怎么说?这买卖放在谁身上都觉得不划算。
法利和白宫的热线电话估计都快打穿了。用他本人的话说,“我们每天都保持着联系”。这话背后,满满是埋怨,是尝试“求生”。
福特看穿了,关税加上环保法规,全球汽车市场会被切成几大块,各玩各的。他直言:“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当根本性的变化。”这可不是小修小补,是整个汽车世界都在裂变。
简单想想,特朗普撤掉了加利福尼亚排放新规,对老旧燃油车简直是“雪中送炭”。福特也不客气,二氧化碳排放权支出当场省下15亿美元。这下和纯电“老大”特斯拉形成鲜明对比。以前特斯拉卖证书赚钱,现在牌桌规则突然变了,谁能先适应谁吃肉。
美国政策“三板斧”:贸易战+环保倒退+本土补贴,短期省点钱,长远呢?本国车厂都被恶性循环绊得气喘吁吁。
福特痛定思痛,准备再加码做燃油车。问题是,世界主流大趋势摆在那。欧洲和亚太拼命拉新能源车,美国这一头,却准备玩回头路。政策一朝一夕,企业一夜白忙。
福特自己其实心里明白——美国电动车市场容量大但不全,有个空白地带。比如城市小车和商用车。面对这一代电动车,中国制造商直接成了他们最头疼的对手。连福特都不得不把中国车企当作主战场,他们清楚,这才是真正难啃的骨头。
看最终财报,福特上季度还是没扛住。净亏3600万美元,比去年咣当一下掉了大几十倍。哪怕靠着优惠多卖了点车,销售额还多了4%,但真金白银掉队,企业家谁敢说不心慌。
市场风云变幻,美国车厂被政策折腾得一身冷汗。海外对手打进来了,圈内兄弟拼命自救,白宫说“为了美国工人”,可福特工人怕是没上桌就先被盛宴拉下水。
贸易战的后座力,最先砸中的反而是自家人。关税大棒舞起来,想打醒对手,往往先敲破了自家茶壶。
当然,折腾归折腾,福特还在坚挺。营业额还能涨,市占率还能抢,实际利润却一天比一天压缩。这一切归根结底,是错把贸易桩当做救命稻草,结果在暗流里溺了水。
利益的拧巴和政策的现实,时代从来不让人留情面。特朗普的关税梦,是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现实却先让美国车厂“再次吃土”。
输赢还远没到终局,故事还要看美国自己能否回头。不回头,只会跌得更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