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一台五米多长的大家伙发布,我脑子里只有一个画面:一个二百斤的壮汉,穿着芭蕾舞裙,试图在幼儿园的滑梯上表演托马斯全旋。不为别的,就为了证明自己虽然大,但是很灵活。
最近腾势N9就干了这么一件事。什么“圆规掉头”、“智能蟹行”,听着就一股子修仙的味道,仿佛下一秒就要御剑飞行了。这事儿的本质,不是技术发布会,这是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是对所有大型SUV用户的一次灵魂拷问:你,是不是真的不会开车?
不装了,摊牌了。
过去,大车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大。空间大,排场大,油耗大,停车的难度也大。开大车的人,默认你得有点技术,至少倒车入库不能把旁边的五菱刮了。这是一种默契,一种属于老司机的尊严。但现在,腾势N9直接把桌子掀了。它用一个名为“易三方”的技术告诉你,开车,是不需要技术的。
尤其是那个“圆规掉头”,简直是典中典。官方说,在仅4米宽的巷子里,这台车长超过5米2的巨兽,能以一侧车轮为轴,原地转个180度。我靠,这简直不是车,这是个圆规!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物理学认知。你想想那个画面,你在一个老北京胡同里,前面一个大爷骑着三轮车慢悠悠地挡着路,你一脚刹车,然后方向盘一打,整个车“嗡”一下,在原地转了个身,绝尘而去。那位蹬三轮的大爷,可能当场就悟了,以为自己遇到了下凡的汽车神仙,回头就得去庙里给你立个长生牌位。
这还不是最骚的。最骚的是,这项技术的核心,不是为了让你更方便,而是为了羞辱同行。它在赤裸裸地告诉那些还在用传统方式造大车的品牌:你们做的不是车,是移动的砖头。当你的奔驰GLS还在停车场里像个笨拙的狗熊一样,前进、后退、再前进、再后退,挪了半天才挤进车位时,旁边的腾势N9,“噌”地一下,像螃蟹一样横着就进去了。
就问你气不气?
最好的竞争,不是在对方的规则里打败对方,而是直接把规则给爆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腾势N9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它解决的根本不是用户的痛点,它解决的是对手的G点。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是真的开过不少大车。那种在狭窄停车场里,前后左右都是车,自己像个压缩毛巾一样被卡在中间,汗流浃背,心里默念着“别刮、别刮、千万别刮”的绝望,我体验过太多次了。说起来,上次我在山姆抢车位,差点跟一个开卡宴的大哥打起来,最后发现我们都是为了抢最后一盒瑞士卷。所以,当我看到这个“智能蟹行”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惊叹科技,而是悲从中来。
我们对车的尺寸追求,已经到了一个需要用“魔法”来弥补物理缺陷的程度了。加大加大加大,轴距三米是起步,车长五米是标配,恨不得把三室一厅直接装在四个轮子上。结果呢?结果就是我们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然后开始研究怎么让车在死胡同里跳舞。
这背后是一种极其残忍的黑暗森林法则。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是你死我活的修罗场。你搞个冰箱彩电大沙发,我就给你来个原地掉头;你弄个零重力座椅,我就给你整个横向移动。大家都不想好好造车了,都在琢磨怎么给车装上“任意门”和“金钟罩铁布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技术对于某些用户来说,就是天降福音。比如那些买了豪车但驾驶技术堪比驾校第一天的新手,或者那些需要一台大车来撑门面,但又实在不想为停车这件事费脑筋的社会精英。腾势N9做的,就是把驾驶的最后一点门槛也给拆了,它把一台大型SUV变成了一个巨婴的电子保姆,你只需要负责踩油门和刹车,剩下的交给“玄学”。
你看,它连营销都想好了,找了高圆圆。传递出的潜台词是什么?就是连女神这样优雅从容的人,都能轻松驾驭这台巨兽。你一个大老爷们,还有什么理由搞不定?这套路,直击灵魂深处。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在特斯拉的FSD,而在中国山东的“老头乐”。同理,检验一台车极限操控的,不是纽博格林赛道,而是早高峰时试图加塞你的网约车和外卖小哥。腾势N9的这些“花活儿”,在实验室和宣传片里看着很酷,但在一个混乱的、不讲武德的真实路况下,当一个外卖小哥从你的“圆规掉头”半径里闪电般穿过时,你的系统会不会当场心态爆了,直接蓝屏?
所以,腾势N9的“圆规掉头”和“智能蟹行”,究竟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它是一个宣言,一个姿态。它宣告了汽车行业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不讲理”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技术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用户体验有时要让位于“精神胜利”;干掉对手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觉得你在开挂。
它不是在解决问题,它是在重新定义问题。
最终,当一个新手司机,开着腾势N9,用一个帅气的“蟹行”停进一个老司机都头疼的车位时,他获得的不是便利,而是一种权力。一种用魔法打败现实的权力。而这,可能才是这台车最值钱的地方。至于这到底是不是好事,谁在乎呢?反正车是越来越好玩了。
坏了,菜了,同行们看了也得傻。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