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车?协会紧急删文!事儿闹大了!

最近,一条消息在北京开网约车的师傅们中间传得是沸沸扬扬,估计不少人看到的时候,心里都咯噔了一下。

消息说得有鼻子有眼,称从7月22号开始,北京的网约车平台就要彻底停止给燃油车派单了。

这可不是小事,对于那些靠燃油车跑活养家糊口的司机师傅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一时间,各个司机群里都炸开了锅,大家都在问,这是真的吗?

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车?协会紧急删文!事儿闹大了!-有驾

我这车刚买没多久,难道就要砸手里了?

这饭碗还能不能保得住?

这种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可以说是瞬间就蔓延开来。

然而,就在大家伙儿人心惶惶,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事情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发布这条重磅消息的机构,叫做“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听起来名头挺大,也挺官方的,可没过多久,他们自己就把这篇文章给删掉了。

这就让所有人都看糊涂了,这到底演的是哪一出?

随后,这个协会出来解释说,他们发布的消息,信息来源是编辑从一些自媒体和司机群里看到的,在核实环节上出了问题,所以就把文章下架了。

听到这个解释,很多人估计是又好气又好笑。

一个听起来这么专业的行业协会,发布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生计的重大行业信息,竟然是靠着在网上看帖子、在群里聊天的内容,这未免也太草率了。

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大乌龙,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现在网络信息真真假假,就算是看到一些挂着“官方”头衔发布的东西,也得先冷静一下,多方求证,不能轻易就被带了节奏。

那么,抛开这个不靠谱的传言,北京现在对于燃油网约车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全面禁止”虽然是假的,但我们也不能就此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实际上,这次的乌龙事件,更像是一次无意间的“提醒”,它把一个正在悄然发生但很多人还没足够重视的趋势,一下子摆到了台面上。

这个趋势就是,网约车的新能源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我们来具体看看北京的真实情况。

首先,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国六排放标准以下的燃油车,确实正在被逐步清退出网约车市场。

这不是什么新政策,而是早就定下来并且在执行的事情。

这就像单位里到了年龄要退休一样,车辆的排放标准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就得有序退场。

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车?协会紧急删文!事儿闹大了!-有驾

所以,如果有的师傅开的还是国五甚至更老标准的车,那确实需要认真考虑车辆更新换代的问题了。

其次,北京的一些区域已经开始了先行先试。

比如大兴区,在去年就已经发布过相关文件,明确鼓励新增的出租汽车和网约车都要采用新能源汽车。

这种在一个区先进行试点的方式,其实就是一种政策风向标。

这就像咱们平时做个什么新菜,先小锅炒一盘尝尝味道,觉得好了再大量做。

大兴区的做法,其实就是在为全市范围内的政策调整探路和积累经验。

今天在大兴区是“鼓励”,可能明天在其他区就是“要求”,后天就可能成为全市统一的硬性规定。

再有一点,也是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很多司机师傅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情况。

不少最近想用燃油车注册新平台的司机都反映,系统会直接弹出提示,说车辆不符合要求,建议更换成新能源汽车。

平台的系统规则,就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当平台这个“守门员”开始明确地对燃油车说“不”的时候,信号就已经非常强烈了。

说完了北京,我们再把视野放宽一点,看看全国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你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北京一个地方的事儿,而是一盘全国范围内都在下的大棋。

咱们先看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它在很多事情上都走在前面。

早在2020年,深圳就已经基本实现了网约车的全面纯电动化,燃油网约车在深圳已经成为了历史名词。

人家早就跑完了全程,我们还在讨论要不要起跑。

再看广州和东莞,这两个珠三角的经济重镇,采取的策略是“新人新办法”。

它们不再给新注册的燃油车发放网约车营运许可。

这就相当于把大门给关上了,虽然没有强制要求已经在里面跑的存量燃油车立刻退出,但随着车辆自然报废和更新,市场上的燃油网约车只会越来越少。

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车?协会紧急删文!事儿闹大了!-有驾

这是一种相对温和但同样非常坚决的过渡方式。

还有西安,这座古都的动作更是果断。

他们原定的计划是在2028年完成对燃油网约车的清退,但后来直接把这个时间点大幅提前到了今年的6月15日。

这种“加速跑”的姿态,充分说明了地方政府推动新能源化的决心和紧迫感。

成都的做法则更显“智慧”。

表面上看,成都并没有直接说禁止燃油车,但它设立了两个门槛:第一,车龄必须小于5年;第二,车辆的购置价格必须在12万元以上。

这两个条件一叠加,就把市面上绝大多数经济型的小排量燃油车给挡在了门外。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引导,为价格和定位更适合网约车市场的新能源汽车腾出了空间。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

从深圳的“一步到位”,到广州的“关门谢客”,再到西安的“加速冲刺”和成都的“精准过滤”,虽然各地的具体方法不同,但目标都是一致的:推动网约车行业向着更环保、更经济的新能源方向发展。

这背后有几层深刻的原因。

从国家层面看,这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宏大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大户,而网约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在路上跑那么长的里程,率先实现电动化,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碳排放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也能有效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了全球领先的优势,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技术实力。

通过政策引导,在国内创造一个巨大的应用市场,比如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等,能够有力地支持和反哺我们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让它发展得更健康、更强大。

最后,咱们再回到司机师傅们最关心的经济账上。

咱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现在油价居高不下,燃油车跑一公里的成本,怎么也得六七毛钱。

而新能源汽车用电,如果是在家用充电桩充电,一度电几毛钱,算下来一公里的成本也就一毛钱左右,即便是在外面的快充站充电,成本也远低于油费。

对于一天要跑几百公里的网约车司机来说,这日积月累省下来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所以,即便没有政策强制,从纯粹的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更换新能源车也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理性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