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就是小鹏汽车发布了他们家全新的P7轿跑。
发布会开得红红火火,据说开放预订之后,才过了6分37秒,订单量就直接冲破了一万台,这速度确实让人惊叹。
但是,这里面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小鹏把新车的各种高科技配置,比如续航能跑多远、充电有多快、芯片有多厉害,都介绍得明明白白,可就是对最关键的价格只字不提。
这就让很多人犯嘀咕了,这到底是玩的哪一出?
一边是新车预订火爆,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另一边,却有几百名老款P7的车主正在集体维权,说车子的转向系统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这一冷一热的鲜明对比,把小鹏汽车推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上,让人不禁要问,这到底是品牌升级的一次大胆尝试,还是一场建立在安全信任上的冒险赌博?
咱们先来聊聊这个“不公布价格”的操作。
在现在这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经激烈到什么程度了?
简直就是贴身肉搏。
小米、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对手,早就把自己的价格亮得清清楚楚,大家都在一个透明的擂台上比拼。
小鹏偏偏要当那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这背后肯定是有盘算的。
首先,这是一种很高明的营销手段。
他们搞了一个“99元抵3000元”的预订活动,这99块钱随时可以退,对消费者来说几乎没什么风险,但却能一下子锁定大量的意向客户。
你想想,一万多人交了钱,这些人就会在网上、在朋友间讨论,猜测这车到底卖多少钱,无形中就成了小鹏的免费宣传员,热度一下子就炒起来了。
其次,这也是一种市场试探。
先把车子的各种优点都告诉你,让你觉得这车真不错,然后看看市场反应有多热烈。
如果订的人特别多,说明大家对产品价值的认可度高,那将来定价高一点,可能也有人愿意买单。
如果反响平平,那定价就得谨慎一些,不能太脱离群众。
这就像打牌,先不出牌,看看别人都打出了什么牌,自己心里就有底了。
更深一层来看,小鹏这是在为自己的品牌形象下一盘大棋。
过去,很多人觉得小鹏汽车主打的是“性价比”,就是用相对实惠的价格,给你很多智能化的配置。
但现在,何小鹏反复强调“这车不会便宜”,意思很明确:我们不想再玩性价比了,我们要做的是技术,是高端。
他们希望消费者先被那些听起来很厉害的技术,比如820公里的续航、自研的AI芯片给吸引住,从心里认同“小鹏=高科技”,然后再来接受它的价格。
这可以说是一次品牌升级的豪赌。
如果赌赢了,消费者真的愿意为这些技术支付更高的价格,那小鹏就能成功地把自己抬到和一些豪华品牌掰手腕的位置上。
可如果赌输了,最终定价太高,那些冲着99元优惠冲动下订的人大量退单,那不仅会显得预售的热度很虚,还会暴露自己品牌溢价能力不足的短板。
所以说,月底价格揭晓的那一天,才是真正考验小鹏的时候。
然而,就在小鹏为新车造势、憧憬着品牌升级的时候,一个巨大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那就是老车主们正在面临的安全问题。
这件事主要集中在之前卖得非常火爆的小鹏P7+车型上。
这款车当时凭借着智能化的光环,销量一路高歌猛进。
但没过多久,就有车主反映,车辆的转向系统存在问题。
有懂行的车主自己拆开底盘检查,发现转向机的一个关键接插件,居然只是用一层密封胶粘着,电线就这么裸露着。
这位车主直言,这种处理方式非常不靠谱,时间长了胶体老化,万一进水或者松脱,后果不堪设想。
他的担忧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有P7+车主报告了惊魂一刻。
有位车主在高速上开到120公里每小时,方向盘突然就失灵了,变得异常沉重,根本转不动,车子在快车道上失控,幸好他反应快,紧急停车重启才化解了危机。
还有的车主在上下班路上也遇到类似情况,方向盘像被锁死了一样,要用尽全身力气才能勉强把车挪到路边。
你想想看,在高速行驶时,方向盘是控制车辆的唯一工具,它突然不听使唤了,那种恐惧和无助感,是任何语言都难以形容的。
这已经不是小毛病了,是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的严重隐患。
更让车主们感到失望和愤怒的,是小鹏在处理这件事上的态度。
据一些车主反映,同样是转向机的问题,不同批次的车,得到的解决方案却不一样。
早些时候生产的车,官方给免费更换新的转向机;而后面批次的车,就只是采取“打胶加固”的方式。
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让车主们感觉自己被区别对待了。
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按闹分配”,谁维权的声音大,处理得就积极一些,老实本分的车主反而被晾在一边。
这种处理方式,比车辆本身有缺陷更伤人心,它消耗的是一个品牌最珍贵的资产——用户的信任。
大家开玩笑说这是“胶个鹏友”,这句调侃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和失望。
我们再来看看小鹏的家底。
从财报上看,小鹏的营业收入增长非常快,卖出去的车也越来越多,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
但一个很尴尬的现实是,公司连续五年都在亏损,而且一度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小鹏相当一部分销量,是靠像MONA M03这样十几万的低价车型撑起来的。
这些车虽然能让销量数据变得好看,但利润空间非常薄。
这就导致小鹏的整体盈利能力一直上不去,汽车业务的毛利率甚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状况,说明企业还没有找到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所以,全新P7被寄予了厚望,小鹏迫切需要一款能卖上价、利润高的明星产品来改善财务状况,实现扭亏为盈。
综上所述,小鹏汽车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全新P7的发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不公布价格的“盲订”策略,是一次精彩的营销,也是一次对市场和自身品牌号召力的终极考验。
但与此同时,老款车型的安全问题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小鹏,无论技术多么炫酷,营销多么高明,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安全和可靠永远是第一位的。
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好存量的质量问题,重建用户的信任,那么再宏大的品牌升级蓝图,都可能因为根基不稳而功亏一篑。
未来,小鹏不仅要面对特斯拉、小米这些强劲的外部对手,更要打赢一场关于质量、信任和财务健康的内部战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