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第四代CS55PLUS上市售价低至7.89万元

朋友那段视频我到现在还记得——国庆高速,阳光刺眼,他一手扒着瓜子壳,一手……哦不对,人家根本没扶方向盘,因为车自己换道超大卡,平稳得像在溜冰。

画面里是第四代长安CS55PLUS,我第一反应不是“真智能”,而是低头瞄了一眼价格:7.89万起。

这数字有点离谱,好像有人把十年前的燃油SUV价表偷偷塞回了2024年,而且顺带加上了新能源才会有的功能。

这事要放几年前,你跟我说一台不到八万的油车能做到高快领航、行泊一体自动驾驶,还能狭窄停车位遥控进出,我可能会笑你科幻片看多了。

可是真坐进去试的时候,它不像那些发布会上讲半天却用不上两次的小噱头,这些功能是真的解决日常麻烦——比如高速变道再也不用探着身子去找盲区,就算后排睡着个孩子,也不会被突如其来的急刹吓醒。

长安第四代CS55PLUS上市售价低至7.89万元-有驾

动力部分更像一个隐藏彩蛋。

我原以为1.5T就那回事,可新蓝鲸500Bar直喷发动机一点都不按套路来,141kW马力、310N·m扭矩,不暴躁但很爽快,推背感和克制感之间拿捏得死准。

iEM智慧能量管理系统还能根据路况分配输出,在西宁高原挑战赛上一箱油跑千公里,那成绩出来的时候,有人直接发朋友圈@某混动品牌,“看看啥叫省油”。

长安第四代CS55PLUS上市售价低至7.89万元-有驾

外形照片多少是欺骗性的——图片只是耐看,本人见到细节时,会忍不住蹲下凑近研究,比如江韵叠浪无边界格栅,让前脸气场足又顺带做了风阻优化;LED灯组设计成桥影光链+碑影锋芒,有股中国古典味,但照射距离又远到让乡村夜路上的坑洼无处遁形。

这种“颜值兼实用”的设计思路,以前更多只在少数豪华品牌看到过,现在自主品牌开始玩起来,而且玩的很聪明。

空间体验是一种陷阱式惊喜。

女王副驾八触点按摩加60°腿托,这组合太犯规,你刚躺下就忘记今天其实是在试驾工作。

一米八的大哥在后排翘二郎腿伸懒腰毫无压力,2656mm轴距+80mm膝部空间就是这么自信;475L—1415L的后备箱扩展能力,再配个感应尾门开关,下班提菜也不用腾手去找按钮。

这类贴心小细节,看似不起眼,却容易养坏用户习惯——开别的车反而嫌麻烦。

长安第四代CS55PLUS上市售价低至7.89万元-有驾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AI语音互动。

当孩子问它“恐龙为什么灭绝”,它既没有百科念经,也没有答非所问,而是认真解释,用小孩听得懂的话聊白垩纪陨石撞击事件。

而且听指令特别接地气,说空调冷立刻升温,说屏幕暗马上调亮,比不少新能源车型的人机交互还自然。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如果早几年遇见这种座舱,大概率很多人不会急着转投电动车阵营,因为我们过去默认科技=新能源,是因为燃油阵营没人给出漂亮答案。

长安第四代CS55PLUS上市售价低至7.89万元-有驾

安全配置堆得够狠,全视野传感器阵列、18项主动预警从AEB紧急制动到APA泊车辅助全覆盖,还有540°高清影像连底盘位置都拍给你看,经常跑烂路的人应该会爱惨这个功能。

方舟笼式结构搭配博世0.03秒响应安全气囊,让整辆车透着一种“不怕造”的底气(当然谁也不想真去验证)。

如果单纯聊技术参数,这故事顶多就是一次产品升级。

但从2017年至今CS55系列卖出去百万台,还打进全球55个国家市场,它已经走完了一轮从国内爆款到国际化选手的路径。

而第四代这波操作,更像是在砸桌子:七八万元,不仅买得到质感和科技,还逼同行重新审视低价区间到底怎么玩。

如果消费者尝到了甜头,会不会倒逼整个行业改变玩法?

长安第四代CS55PLUS上市售价低至7.89万元-有驾

有人担心这是堆料过度,其实多数用户讨厌的是花冤枉钱买装饰品式配置,而不是享受满配福利。

这套方案里,高速盲区换道、狭窄位遥控移库都是每天可能碰上的问题。

同样预算,要不要为了一个logo舍弃这些便利?

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只不过以前市面上缺乏这样的参照物。

我脑海里的画面依旧停留在试驾结束傍晚,高速出口夕阳打在新蓝鲸发动机罩上,那层金属纹理泛起淡铜色光泽。

有时候汽车真正抓人的地方,不一定写在PPT数据栏里,而是在一些偶然发生的小瞬间——比如女王副驾缓缓抬起腿托时,你突然意识成年人的生活虽然没有圣诞老人,但总还有工程师默默埋好惊喜等你拆封。

等哪天更多自主品牌敢这样掀桌,把价格拉下来同时把配置拉满,我们是不是该重学一下购车逻辑?

毕竟,当七八万就能收获智能、安全、舒适的一揽子服务,“为情怀付双倍”这事,还真不好意思随便张口了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