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15万级别的SUV市场最近有点不一样了。 以前咱们在这个价位选车,脑子里蹦出来的关键词无非是“空间大”、“省油”、“配置够用”,说白了就是一台称职的家庭代步工具。 但iCAR超级V23的出现,就像往一池静水里扔了块大石头——12.28万到17.48万的价格,居然敢喊出“性能天花板”的口号,甚至拿出了4.5秒破百、浙赛最速方盒子、沙漠珠峰吉尼斯纪录这些硬核成绩单。 这不禁让我好奇,它到底是虚张声势,还是真的能给这个细分市场带来点新鲜东西?
我得承认,第一次看到超级V23的方盒子造型时,心里是有点嘀咕的。 毕竟这种设计通常意味着要在风阻和空间利用率上做出妥协。 但仔细了解后发现,iCAR很聪明地把这种造型做成了个性标签,特别是看到发布会上那些用户改装车和官改的赛博版、军迷版,瞬间就明白了他们的意图——这车压根没想讨好所有人,它就是要吸引那些追求个性的年轻用户。 原厂哑光银漆面、专属贴纸,甚至出厂就帮你把改装风格搞定,还能合法上牌,这招确实戳中了当下年轻人“不想撞衫”的痛点。
真正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它的性能宣称。 要知道,在15万这个价位,能把百公里加速做到6秒内已经很少见了,而超级V23S四驱版直接干到了4.5秒。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差不多是百万级性能车的水平了。 关键它不像某些电动车只有直线快,弯道就露怯——在浙江国际赛车场跑出1分50秒889的圈速,比AMG G63还快近10秒,这说明底盘调校是下了真功夫的。
我特意去查了它的技术底子,发现iCAR这次玩的是全产业链协同。 青山三合一加汇川六合一的电驱组合,335kW的最大功率,配合80.16kWh的大电池包,这套三电系统放在30万以上的车上都不违和。 更难得的是推重比做到了232PS/t,相当于给一辆紧凑型SUV装上了跑车级别的心脏。 有时候想想也挺感慨,几年前要是想体验这种加速感,没个五六十万预算根本不敢想,现在十几万就能搞定,电动化确实让性能门槛降低了不少。
不过作为一辆SUV,光有公路性能还不够,得能应对一些非铺装路面。 超级V23给出的答案是43°接近角、41°离去角,配合i-AWD鬣蜥电四驱系统。 电四驱的好处是响应快,毫秒级就能完成扭矩分配,比机械四驱快3倍左右。 这点在沙漠爬坡时特别明显,动力输出更精准,不容易陷车。 虽然大部分车主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挑战“沙漠珠峰”,但知道自己的车有这种能力,心里总会多几分底气。
说到日常使用,80度电池包带来的续航应该能缓解不少人的里程焦虑。 支持2.2C充放电意味着充电速度不会慢,这点对于经常跑长途的车友很实用。 可惜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续航里程数据,需要等正式交付后的实测表现。
坐进车里能感觉到iCAR在平衡成本和质感上花了心思。 虽然受限于价位,用料不可能太奢华,但该有的智能配置都没缺席。 最吸引我的是它预留了大量改装接口,还提供2000元改装抵扣券。 这种“官方鼓励改装”的态度在传统车企里很少见,等于是主动给用户搭建了个性化表达的舞台。 想想看,以后车友聚会时,每台超级V23可能都有独特的改装故事,这种参与感比单纯买辆代步车有意思多了。
其实超级V23最聪明的地方,是它精准切中了一个市场空白:既要满足日常通勤的经济实用,又不想放弃驾驶乐趣的年轻群体。 这个群体可能刚工作不久,预算有限,但对车辆性能有要求,也渴望通过座驾表达自我。 传统车企在这个价位提供的多是“水桶车”——没有明显短板,但也没啥亮点。 而超级V23干脆地选择了性能赛道,把长板做得特别长。
这几天和几个关注这车的朋友聊天,大家普遍觉得12.28万的起售价确实很有杀伤力。 毕竟用买合资紧凑型轿车的钱,就能得到四驱、大电池、终身免费智驾和终身质保,这种性价比在燃油车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也有人担心这种强调性能的调校会不会影响舒适性,这个确实要等试驾后才能下结论。
从行业角度看,超级V23可能是个搅局者。 它证明了中国品牌不一定非要靠堆配置或打价格战,完全可以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差异化竞争。 当一辆15万级的车开始谈赛道圈速和越野能力时,其他竞争对手恐怕得重新思考产品定位了。 这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意味着以后在这个价位能有更多元化的选择。
聊了这么多,其实最让我感慨的是iCAR试图打造的汽车文化。 改装生态、用户共创、性能普惠……这些概念听起来很美好,但真正落地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持。 如果只是昙花一现的营销噱头就太可惜了。 好在V23系列已经拿了今年前八个月新能源方盒子的销量冠军,说明市场对这种个性鲜明的产品是有需求的。
所以车友们,当一台车既能陪你买菜接娃,又能下赛道跑圈,还能合法改装彰显个性,你会不会对它多看一眼? 在15万这个预算区间,你是继续选择稳妥的“水桶车”,还是愿意为这种性能差异化买单? 我挺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