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办理指南
一、核心使用场景
开放类运营合格证适用于低风险场景,包括:
适飞空域:非管制区域(如农村、郊区)。
视距内飞行:操控员与无人机保持目视接触。
非人口密集区:如农业植保、测绘、航拍、电力巡检(非复杂环境)、物流配送(特定区域)等。
二、申请核心条件
企业资质
必须为合法注册的营利法人(公司),个体工商户或自然人无法单独申请。
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需包含“无人机运营”或相关业务。
法定代表人须为中国籍公民,且无犯罪记录。
设备要求
无人机实名登记:所有无人机须在民航局UOM系统完成实名登记,并粘贴唯一标识码。
设备来源证明:提供无人机购买合同或租赁协议(需包含序列号、照片)。
适航证明:7公斤以上机型需提供技术检测报告或适航证明;中型/大型无人机需型号合格证。
设备数量:至少2架符合国家标准的无人机(部分业务可能要求更多)。
人员资质
操控员:至少1名持有民航局(CAAC)颁发的超视距驾驶员执照(如7公斤以上无人机需特定执照)。高风险业务需≥3名持证操控员。
安全管理人员:需通过民航局安全管理培训,并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
劳动合同:操控员及安全管理人员需与企业签署劳动合同,并提供社保记录。
管理制度
制定《安全运营手册》,涵盖飞行操作、应急预案、电池管理等内容。
提交由民航局认可机构出具的《运行风险评估报告》(含GRC/ARC值)。
建立飞行安全、设备维护、应急处置等全套管理制度。
保险要求
投保第三者责任险,保额≥50万元/机(覆盖至少2架无人机);载货类业务建议保额≥500万元/架次。
三、申请材料清单
材料类别 具体内容
企业资质 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无犯罪记录声明。
设备证明 无人机购买合同/租赁协议、序列号照片、适航证明(7公斤以上机型)、实名登记编码。
人员文件 操控员CAAC执照、劳动合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证书、操控员培训记录。
运营文件 《安全运营手册》《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报告》、运营计划书(明确运营范围、时间、任务类型及飞行区域)。
保险证明 第三者责任险保单(保额≥50万元)。
其他材料 场地证明(固定办公场所)、股东合规性声明(涉及外商投资时)、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四、办理流程
系统注册
登录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注册企业账号并完成实名认证。
填报申请信息
在“运营许可”模块点击“初始合格审定申请”,填写以下信息:
申请人信息:企业基本信息、法人信息。
运营信息:运行类别(开放类)、飞行场景(高度、空域、业务范围)、无人机型号及数量。
风险评估信息:上传GRC(地理风险评估)、ARC(空域风险评估)文件。
上传材料
按系统要求分类上传加盖公章的电子版材料(PDF或图片格式),包括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运行手册、保险保单等。
审核与公示
形式审查:民航局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材料完整性审查意见,如缺漏需补正。
实质性审查:民航地区管理局核查无人机适航性、人员资质及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可能抽查现场演示飞行能力,概率约30%)。
公示生效:审核通过后,电子证书生成于UOM平台,需在官网公示3日,无异议后正式生效。纸质证书可通过邮寄或现场领取(5个工作日内)。
五、办理周期
标准周期:20个工作日(自2025年5月起实施,相比之前的1-3天快速出证政策有所调整)。
六、注意事项
合规运营
持证企业需严格遵守《民用航空法》《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规定》等法规,定期更新和维护证书。
每次飞行活动前需进行飞行计划申报,遵守空域管理规定,不得在禁飞区、限飞区进行未经批准的飞行。
动态监管
证书有效期为2年,需每年更新信息并接受动态监管。
证书到期前60日需申请续期,逾期需重新申请。
违规处罚
未持证运营将面临5万至5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资质并追究刑事责任。
飞行记录需保存至少两年,违规“黑飞”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