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深陷舆论,技术与安全之殇,如何浴火重生?

雷军坦言,过去一个多月是他创业以来最黑暗的时期。这句话的沉重,远超字面本身。曾几何时,小米手机以“为发烧而生”的口号,点燃了全民的购买热情,万人空巷的抢购场景仿佛还在昨日。而如今,雷军却因小米汽车的屡次失利,跌入至暗谷底。

SU7事故,三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冰冷的碰撞,熊熊的烈火,这惨烈的画面背后,是三个家庭的支离破碎。“辅助驾驶”也好,“智能驾驶”也罢,这些科技的光环,如何能掩盖技术的不足,如何能弥补生命的缺失?事故之后,小米的宣传低调了许多,可公众的信任,如同摔碎的镜子,又岂是轻易就能拼凑完整的?一句轻飘飘的“配合调查”,就想消弭公众的愤怒和质疑吗?

小米汽车深陷舆论,技术与安全之殇,如何浴火重生?-有驾

更令人如鲠在喉的是,在事故的阴霾之下,小米手机的销量却逆势上扬!一边是歌舞升平,烈火烹油;一边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人间惨剧。这强烈的对比,不禁让人质问:在资本的天平上,人命真的轻如鸿毛吗?这难道不就是鲁迅先生笔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代翻版?

小米汽车的起点,是“人车家全生态”的宏大叙事。多么诱人的未来图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概念。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过硬的技术和对安全的极致追求。没有这两点,再美好的愿景,也只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反观特斯拉、比亚迪,哪一家不是在技术研发上精益求精,哪一家不是将安全视为生命线?小米汽车,一个手机行业的跨界者,凭什么想在高手林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凭雷军的个人魅力?还是凭米粉的忠诚?

小米汽车深陷舆论,技术与安全之殇,如何浴火重生?-有驾

这并非手机市场,可以依靠营销和粉丝经济。汽车行业,是硬碰硬的技术比拼,是性命攸关的安全保障!小米汽车,你拿什么去竞争?难道要用事故和生命作为代价吗?

雷军表示要反思,要调整战略,要加大研发投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更是一次彻底的蜕变。希望小米能够摘下“流量明星”的面具,脚踏实地地成为一个真正的“实力派”。

技术面前当有敬畏之心,生命安全不容丝毫懈怠。衷心希望小米汽车的这次“至暗时刻”,能够成为浴火重生的契机。一个真正将安全和用户放在首位的契机,一个用技术和产品说话,而非华丽辞藻的契机。

因为,这不仅关乎小米的未来,更关乎每一个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关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