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坐在无极DS800X的车座上,那种重压感一下就传递过来。身边朋友打趣:这车像个硬汉子,腰杆子硬。我心里想,没错,国外叫DS800 Rally,名字就带点战斗味道,估算最大扭矩81Nm(样本少,可能偏大一点),刚猛得让我有点受不了。
但其实我对它的硬核配置不是空想——肉眼能看到的倒立式KYB减震、日清四活塞刹车,还有220mm离地间隙。骑起来的感觉就像吊着个铁桶在地上跑,虽然不会像小车那样平稳,但过障碍时那股硬刚的满足感,是别的摩托车难以比拟的。想象一下:狂飙越野,车子在泥坑里腾挪,你控制得稳稳的。可我老觉得一个问题:这么硬的调校,长时间骑会不会屁股疼?(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要提个对比——比如YAMAHA的Ténéré 700和DS800X同档次,当然性能不完全一样,但在硬派越野感上,DS800X的座高和悬挂调教似乎更偏向战斗派。YAM的悬挂偏软,走红土时更舒服;DS800X硬一些,过沟壑似的,虽然明显颠簸,但给我一种如果你敢,我就敢那种豪迈。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忽然发现DS800X的油箱标注大约15L(估算,样本少),如果以10公里每升的实际油耗,根据油箱容量,城市道路大约骑150-160公里,长途大概考虑到路况多变,可能也就130来个吧。心里想,油耗这事还是得看调校的平衡,太节油的车就像磨磨唧唧,太贪玩又吃油。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为什么国产硬派越野车总让人觉得价格临门总有点悬念?还不是供应链的事,零配件价格变化、水冷系统的成本——你说,零件供应稳定下来了吗?我觉得还真得打个问号。
不过我想知道:如果说这车的售价定在8-9万(估算,样本少),市场会不会喜欢?毕竟,外形和配置都够硬核,但在消费者看得见的价格上,厂家还能控制多少?这也是我纠结的点。
说起隆鑫YOUTH系列,那也是个有意思的设计。那辆复古踏板,我粗略看了它的灯、线条和细节——六边形大灯用得大胆,豪不怕跳出的感觉。还搭载了手机互联、导航,甚至毫米波雷达,算是智能元素加持得挺彻底。让我忍不住想:这些新潮配置,是不是会让传统复古设计变得新鲜了点?还是说,就是为了打破复古等式?其实我觉得这就像给老式皮鞋加了个运动鞋底——一定程度上是突破,但还是要看用户接受度。
这一台车的动力配置,单缸水冷149.6cc,11.6kW,扭矩14.7N·m,匹配轻混系统。其实和我平常骑的踏板车还算相似——都属于那种灯火阑珊处,动力在微微振动。我还觉得,配备胎压监测和LED全车灯,现代化程度确实提升不少。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复古,喜欢硬派,却不太接受那么多智能装备?我猜可能是仪式感在,或者说是那份驾驶的纯粹感——你敢放弃点智能,换个纯粹的骑行体验吗?
说到这我就想起,我的一个朋友也挺喜欢试驾各种新车型,他说:车子用久了,最怕出故障。这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越硬派,维护成本是不是也会水涨船高?我大概估算一次大修,只要零配件不出问题,差不多三四千就能搞定,但如果遇到零件供应不及时,整个调试打个折扣也不是没可能。
控车大师的场外活动其实挺吸引人。跑个慢骑比赛还扯安全感和控制力的事,可我总觉得,既然是比赛,骑得稳点其实更难——特别是在场外那种临场感中,车和人的互动比技术更重要。那我还想,骑这么大排量的车,是不是会有点放开骑的冲动?还是说,真正的高手都在心疼油耗和修理工的电话?
哎,这个问题真让人犹豫。毕竟,实操差别一公里一公里的,不是数据,是心情。像我,平时骑个代步车,考虑的更多是:停车方便、省油、耐操。可这次摩博会那辆DS800X让我心头一紧——越野的梦,从来都没有灭灭的迹象。
也许,下次我还能问问销售:你觉得,真正买这车的人,是冲着性能来的,还是冲着那份‘硬汉’气场?有时候,心理层面才是决定买不买的最大变量。你会不会也有类似的疑问:到底是配置决定一辆车的价值,还是那份情感连接?车就是个会跑的情感载体——细节里含着故事。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真的会好奇:那份硬背后,是否会变成走心与实用的折中?还是说,未来所有潮流都得讲硬核两个字?……嗯,难说,但有一点我敢打包票:无极DS800X,绝对不让你无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