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的日子似乎越来越不好过了,最近它的利润骤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前不久,一则“保时捷利润猛跌99%”的消息迅速登上了热搜,财报显示,保时捷在2025年前九个月的利润仅为4000万欧元,和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相比,
简直是天壤之别。
曾经的豪车巨头,如今却在短短一个季度内亏损近10亿欧元,着实让人感到震惊。
回顾过去,保时捷在豪华车市场中一直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地位,2022年和2023年,它的年利润稳定在70亿欧元以上。
然而,随着销量的下滑,保时捷的盈利能力也受到了重创。去年,关于“保时捷售价不到40万”的话题就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尽管降价促销,依然无法阻挡销量的持续下滑。
从2021年到2024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几乎减半,从9.57万辆降至5.69万辆。今年前三个月的销量更是惨淡,仅售出9471辆。
为了应对这种困境,保时捷不得不进行降价促销,甚至在深圳等地出现了卡宴车型打6.5折的消息。这种曾经的豪华车,如今却不得不依靠折扣来吸引消费者,真是让人唏嘘。
与此同时,保时捷还面临着渠道商的反抗。为了维持销量,公司强行要求经销商进货,甚至包括一些冷门的电动车型,这让不少渠道商感到无奈,纷纷联合抗议。
曾经的加价提车,如今却变成了渠道商的抵制,这种反差真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保时捷的辉煌似乎已经成为了过去,2022年它的市值一度超过750亿欧元,但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市场曾是保时捷的“摇钱树”,但随着电动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传统豪车的竞争力逐渐减弱。
消费者如今更看重的是汽车的智能体验,而保时捷的电动车在这一领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语音识别和自动驾驶功能上,明显落后于国产品牌。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时捷开始着手进行自我救赎。计划在大城市集中资源,缩减经销商数量,并裁员以节约成本。
同时,保时捷还决定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专注于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汽车软件,力求在2026年将新系统应用到所有车型上。
这一系列措施,显示了保时捷试图重拾市场的决心。然而,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保时捷一家。其他豪华品牌如奔驰、宝马、奥迪也同样面临着销量下滑和转型缓慢的困境。
曾经的竞争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正在转向更智能化、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品牌。
理想汽车和问界等新兴品牌凭借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正逐渐蚕食保时捷等传统豪车的市场份额。保时捷的现状,实际上反映了整个豪车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曾经依靠品牌效应赢得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不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而是更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失利,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曾经的豪车,确实没那么香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