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公里后我悟了:无极CU250的颜值是仙丹,骑行是毒药

讲真,每当有人问我无极CU250这台车怎么样,我的表情就非常纠结,像极了便秘一个礼拜之后突然看到马桶的感觉。我骑了这玩意儿八千多公里,它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你明知道有无数缺点,但就是因为长得好看而分不掉手的渣男/渣女。今天,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来聊聊这台让我又爱又恨的“工业艺术品”到底是个什么道诡异仙。

这车最香的地方,也是它最阴险的地方,就是它的“第一印象”。

这玩意儿根本就不是一台摩托车,它是一个行走的“社交牛逼症触发器”。无极的设计师肯定是悟了什么道,他们非常清楚,买这个价位复古巡航的人,第一需求绝对不是什么狗屁性能和操控,而是“面子工程”。这个Bobber风格,这个V型双缸,这个圆润又饱满的油箱,配上一块跟单筒望远镜一样的仪表盘,齐活了。我选的哑光黑,每次洗完车停在路边,质感直接拉满,总有大爷或者小哥过来问,小伙子你这哈雷改的不错啊。每到这个时候,我的虚荣心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泻千里。

更绝的是声浪。它搭载的那台250cc V缸发动机,简直是小排量界的雷电法王。怠速的时候“咚、咚、咚”,不吵不闹,但拳拳到肉,拧动油门,声音浑厚得不像话,完全没有单缸车那种拖拉机式的嘶吼。这声音就是一种精神马杀鸡,尤其是在早高峰的车流里,旁边的电瓶车都在安静如鸡,就你这儿自带BGM,那种感觉,就好像你在玩一个开放世界游戏,而别人都在玩俄罗斯方块。它在用声音告诉你:虽然我排量小,但我辈分大。

然后,就是它第二个杀手锏,对新手和矮个子堪称“任意门”级别的友好度。

当下的摩托车市场,本质上就是一场“掀桌子式竞争”。你以为大家在卷配置卷价格?错了,大家在卷“准入门槛”。谁能把门槛降到最低,谁就能把别人釜底抽薪。CU250的715mm座高,就是无极扔出来的一颗核弹。我一个1米7都不到的朋友,骑上去双脚能全脚掌落地,那种安全感,比他兜里有钱还踏实。这直接宣告了那些动不动就800mm座高的车,你们的潜在用户,至少被我抢走了一半。这不叫竞争,这叫屠杀。

158kg的重量也是个典中典。很多新手最怕的是什么?是原地倒车。一台200多公斤的铁疙瘩倒下去,扶不起来,那不叫骑行,那叫公开处刑。但CU250,我一个中年男人,原地倒了单手都能给它薅起来。这就导致它的使用场景被无限放大,城市里钻缝、窄路掉头,灵活得像个鬼魅。它不是让你去征服什么山路,它是在帮你征服上班路上的最后一个红绿灯。它在用行动告诉你,通勤的本质不是速度与激情,而是如何在买菜车大军中杀出一条血路。

八千公里后我悟了:无极CU250的颜值是仙丹,骑行是毒药-有驾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这车的“痛”,才是它真正的灵魂所在。

如果说这车的优点是设计师“开窍了”,那它的缺点就是设计师“颠了”。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个骑行三角,那不是骑行三角,那是“身高鉴定器”,是“龙门架”,是现代版的“身高超过一米七五者不得入内”的物理告示。我,一个身高178的普通人类,骑上去的姿势,就像一个被强行塞进罐头里的沙丁鱼。我的膝盖和大腿形成了一个锐角,感觉下一秒就要抽筋。骑一个小时,感觉我的腿已经不是我的腿了,而是两根刚刚做完深蹲的义肢。

我有个1米82的朋友,试骑了一下,下来后看我的眼神充满了同情,他说他感觉自己像个虾米,膝盖快顶到下巴了,腰也得弓着。写到这里我手都开始抽筋了,仿佛这台CU250的怨念穿透了屏幕,正在对我进行远程物理攻击。所以,这车压根就没打算卖给高个子,它在用一种近乎羞辱的方式,筛选它的目标用户。要么你忍,要么你滚。这种态度,三体人看了都得递根烟。

然后是那个硬得跟花岗岩一样的减震。

我严重怀疑无极的减震供应商,之前是给坦克做悬挂的。这玩意的调校,突出一个“硬核”。过个减速带,我能清晰地感觉到我的尾椎骨和后脑勺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路面有个小坑,车把的震动能直接传到我的天灵盖。讲真,我有时候觉得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的板凳都比这玩意儿软。老板还总多给我加葱花,真是个好人。这减震的唯一作用,可能就是帮你治疗驼背,因为它会不断地帮你进行物理矫正。

八千公里后我悟了:无极CU250的颜值是仙丹,骑行是毒药-有驾
八千公里后我悟了:无极CU250的颜值是仙丹,骑行是毒药-有驾

带人?那体验直接从“困难模式”升级到“地狱模式”。后座本来就小,加上这个金钟罩铁布衫一样的减震,我载过的每一个朋友,下车后第一件事就是揉屁股。这玩意儿就根本不应该有后座!它的存在,不是为了载人,而是为了让你在社交层面上和朋友绝交。

所以,这台车到底适合谁?

八千公里下来,我悟了。无极CU250根本就不是一台单纯的交通工具,它是一个充满了犬儒主义和黑色幽默的工业产品。它的逻辑和特斯拉、苹果是一样的,属于“品牌玄学”的范畴。

它用惊艳的外观和声浪,把你骗上车,让你产生一种“我就是天选之子”的错觉。然后用反人类的骑行三角和减震,告诉你,想获得这份“帅”,你就必须付出代价。它完美地服务了那些身高175以下,追求复古范儿,主要在城里溜达,且拥有一个钢铁屁股的用户。对于这群人来说,CU250就是他们的“仙丹”。

但对于那些身高超过178,想跑长途,或者想带着女朋友兜风的人来说,这车就是“毒药”。它会让你在每一次骑行中,都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身体的极限。

所以这车到底好不好?这问题本身就错了。它就不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是一张通往某个特定圈子的门票,或者说,一个大型线下交友APP的身高筛选器。你买它不是为了骑得舒服,是为了向世界证明“我配得上这份帅”。懂了么?这就是玄学,一种你爱过一个品牌,或者被一个品牌折磨过,才会懂的,痛并快乐着的玄学。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