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车圈最能掀起点“浪花”的新鲜玩意儿,非福特的那台“智趣烈马”莫属。
名字听起来挺中二——智趣烈马,乍一听还以为是什么小学生编的动画角色,结果人家真就正儿八经,上线了,而且内外里都别有一套。
拿到实车,一帮“老炮儿”围着一圈,第一反应几乎一致:这台车,没搞什么民族大融合式的奇葩外观,没有哪个国产越野车那种“怎么织毛衣怎么来”般的装饰,反倒是处处都在炫技。
说句真心话,要在新能源领域里找个长得顺眼、还能带炫酷功能的硬派越野车,估计也确实只有福特干得出来。
可问题也来了:那么,被称作“智趣烈马”的家伙,真就有表面那么漂亮吗?还是说只是披着潮流外衣、内里照旧那一套老思想?
咱先放个问题在这:一台主打情调与露营生活的新能源车型,它和传统越野车,到底有多少“基因重叠”?
据说,这次产品完全是由福特中国的设计团队一手包办的。
没有美国总部的老大哥来指指点点,纯本地灵感加持,还首次获许挂上黑色烈马Logo——这要是换成十年前,估计没人敢想。
照官方的说法,是总部“点头如捣蒜”地批准下来,算一种认可。
不过这事儿看着简单,水却不浅,往下拆你才发现每个点都有说头。
比如智趣烈马的前脸,啥都别说,直接上“BRONCO”那串大写发光字母,一下拉足派头。
有点像什么呢?就像在黑夜里走夜路,见到个手拿大喇叭的老熟人,人群里都能秒认。
前灯是圆形LED,既承袭了烈马老大哥的基因,也贴合点新能源的科技风。
至于那套Air-Bridge风道设计,外行看着稀奇,懂点的在那儿直点头——这可是有点门道的,不仅没缩低车头,还把风阻硬生生压下去了(听说已经做到0.35 Cd),两头兼顾面子和里子。
侧身一看,还是标准的“美式肌肉流”。
五米出头的身形把气场拉满,轴距达到2950mm,这都要顶到C级豪车头上了,大五座的格局,块头确实给满分。
平直的肩线、D柱那小窗立起来,不玩三角铁花活。
这造型真是打破了国产车爱玩花样的套路,单刀直入。
轮圈有18吋的野味款,也有19吋的“城市精英”型,咋说呢,饭桌上荤素都有,喜欢哪个自己挑。
尾灯搞成了“C”型,一打开灯腔里还有个烈马的小LOGO,论精致度是真的还不赖——说不定有些审美挑剔的网友都能点个赞。
备胎照放在尾门正中,黑色的烈马标把个性路线贯彻到底,连行李厢都能拼出来点新意思。
但讲真,和燃油版比起来,这次新能源的“智趣烈马”,可以说更懂如今用户的需求了。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啥?一键就能变出来的大床!
具体点,前排头枕“唰唰”地自己折下,和第二排席位一下合体,能拼出接近两米宽、一米四长的“大宝贝床”。
关键是你不用自己折腾拆装,各种行李散落一地的乱象一去不返。
就是那种,上山扎营累成狗,手一按,你就能躺倒、“葛优瘫”了。
对着户外露营圈,绝对是一种降维打击。
再往后厢看,“山野厨房”的概念也够带劲。
尾门内部弄出块可以掀翻的小桌板,模块化的电磁炉、厨具、啥配件都能整上,收纳也周全。
想象一下,夜晚风吹帐篷,呼哧呼哧一个人煮火锅、刷剧,这种自由感,才是“流浪地球”式的野外生活吧。
而且官方还买断了雪峰IGT的那套模块系统,这就把厨房体验直接拉到新高度。
说白了,谁讨厌大包小包,手忙脚乱呢?福特的意思就是“该省心时就省心”。
要说亮点还有吗?有!
业内首次搞了升顶设计。
看惯了普通SUV那个“低头弯腰进后排”,这次,三十秒,车顶噌地一歪,后半部分能升到36厘米高,直接把后排空间扩到极致。
这个灵感很大概率是照搬了燃油版烈马的可拆卸式车顶,但人家拿捏得更周到了,真的为户外露营量身定做。
你说一个露营玩家,看见车顶能变大变高,难道不会心痒痒?毕竟脑补一下也得夸下设计团队“懂我”。
据说直接变成了行业首创,这也算是把车圈“卷”出了新高度。
而越野“硬指标”,福特也没想糊弄。
空气悬挂、前后机械差速锁这些黑科技都安排上了,有些同级甚至还没“应许”这个标配;
想想看,新能源玩家现在卷的是“灯光秀”“大彩屏”,人家烈马直接朝最实用、最地道的越野本事发力,手法又“稳又狠”。
也不是说国产没好车,但这种把用户最在意且最容易被忽略的点儿都吃透的车型,不常见。
按官方口吻就是“越野能力还值得期待”,说白了就是——你不服?等实测见。
不过理性点说,很多姿态很飘的标签和噱头,最终能不能被市场买账,还得看用户体验和后续反馈是不是名副其实。
现在光看静态展车,你确实能感知到那种“福特式浪漫”,但新能源车的短板——比如续航、补能、户外实地的“水土服不服”等问题,咱们还没见着。
不少“老炮儿”对车子的真正“野性”,到底原厂调校几何,心里其实也打着小鼓。
毕竟,玩越野的人,谁不挑剔?
露营、生活方式,都是水面上的漂浮标,底下功夫得硬核才行。
至于福特中国这次大包大揽,能不能把全球资源整合得漂漂亮亮,做成一个有“中国味儿”、也有国际范的新能源野马,这事情还得打个问号。
市场太难伺候,谁都不是小白鼠。
能否真正打出差异化体验,又能接地气?等等看,但这样一辆广义上的户外神器,它的诞生已经在行业里卷出不一样的态度了。
回顾全篇,如果说什么最打动人,其实不是灯光效果多炫,不是床拼得多平多长,而是你能一眼看懂“这辆车为谁做的”。
体验、场景、细节,以及设计者藏着的那点“想让你自在”的用心,这些才是它未来立足之本。
总归一句话,新时代的越野车,已经不是“铁皮加高底盘”的简单堆砌,而是真正向着“潮流营地新生活”去升级变异了。
想象一下,那个老式车辆尾门,开开合合几十年没变过,如今突然变身厨房、小酒馆或露天影院,让每一位风餐露宿者都能在天南地北给生活加点“佐料”——谁还不心动?
要不说“科技以换壳为本、人性能不能上天靠脑洞”,看这台“智趣烈马”,真让人信了这个理儿。
现在问题留给喜欢“折腾自己”的你们:你觉得这样把越野与生活方式通通“加载”在一台车上的创新玩法,能不能成为未来野外露营和自驾的标配?
有故事的不妨来聊聊吧!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