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电影总在提醒我们,电影不能死。”
这大概是很多人看完最近的大热电影《F1:狂飙赛车》的感受,一种血气上涌,畅快的爽和好。
“万人迷强心针”布拉德 · 皮特,汉斯 · 季默的配乐,老派好莱坞的完整叙述以及 IMAX 屏幕下的精湛工艺,用流行的话说是属于“经济上行期的美”。
看完还有一个更深的感受是,这是只有布拉德 · 皮特才能演的电影。这个浪子帅哥最打动人心的,就是在他这些恒长痛苦的时刻。
1.
《F1:狂飙飞车》的故事框架很简单,一个因为多年前事故退役的传奇车手桑尼,过了几十年郁郁的日子,离婚好几次,还一度靠开出租车为生,如今在昔日老友的召唤下重回车场,挽救失势车队,同时超越了内心创痕。
作为体育竞技片,《F1》把爽做到了极致。狂飙飞扬,山野疾驰,包括看台席上垂下的加油旗帜。更难忘的是一些很细节的东西,比如换胎的过程中,全员上阵一起努力,节奏踩点的爽让你想起了盖里奇;当然也有情感的爽,男女的爱情爽脆,兄弟情,合作伙伴情都爽脆,每个人都直来直往。
在爽之外还有余味。如何解释梦想和“实际成绩”之间的关系,如何讲梦想的价值,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一部体育竞技电影的质感。
《F1》的解释很浪漫,也很明确。电影的高潮是最后的蒙扎大赛,皮特扮演的桑尼来到了冲冠的最后时刻,这时候世界很安静,桑尼也进入了心流。
车队有人问,桑尼怎么了?
“他只是飞起来了”。
虽然外表玩世不恭,脾气不驯,但其实除去赛车场上的瞬间,桑尼在电影里总是孤独,对一切事情兴趣缺缺,苦其心志练习。
但一切执拗和痛苦都可以被这一刻的”飞“解决,是一种状态或者叫梦想,它可以赢得金钱或者世俗尊重,但和它们其实无关,只和自己有关。就像桑尼对哈维尔 · 巴登扮演的老友说的:
“每一刻我都在追寻那种感觉,没有人在触碰我,那一刻我感觉我在飞。”
2.
桑尼这个角色,让人想起了皮特在 14 年前的一部电影《点球成金》。
几乎像是看皮特把 2011 年的这个电影角色,或把自己又重复了一遍。
虽然作为体育竞技电影,《点球成金》远没有 《F1》这样热血燃情的赛事片段,它是成本五千万美金的小制作,而且整个电影的场景暗沉,比赛的场景寥寥,大部分故事都是在买卖球员,更衣室讨论以及商业谈判。
剧情是不同的,但皮特几乎是一样的。《点球成金》里他同样是一个“不怎么成功”,历经中年危机的前体育运动员兼现棒球教练比利 · 比恩,离婚后和女儿关系有点疏离,如今手上是一支排位末端濒临淘汰的棒球队。
除了在赛场上,两个人的生活都无聊且无趣,《点球成金》里他的性格也不讨喜,甚至更不讨喜,作为一个棒球队的管理者,甚至一度都怯于和球员之间拉近距离。
但就是这样背负着背负着百分之九十的痛苦挣扎生活,点燃百分之十梦想之光的角色,皮特演起来骨肉贴合,你总是能不费力代入角色,并且为那一瞬间的纯粹感动。
桑尼对梦想那句“那一刻我感觉我在飞”的阐释,《点球成金》里的比利同样也说过,虽然他没能做成职业球员也没能带领球队赢得最后胜利,但还是坚定地说:你怎能不爱棒球?
为了热爱,他们还都要当那个有点“傻”的人。
在《F1》里,当有人希望能以高价让桑尼另谋高就,他以一个中指回应,而《点球成金》里更残酷,带领球队赢了很多场的比利拒绝了更高薪的邀约,而他的球队接下来也并没有如传奇剧情胜利:
最后的字幕写着:他仍然在努力赢得赛季最后一场比赛。
励志未遂,但无妨热爱。皮特扮演的角色可以是车手、球员教练、或者隐约指向那些有所爱之物的普通人。
3.
帅哥曾经是皮特最显著的标签,和好朋友乔治 · 克鲁尼或者和同年龄段的阿汤哥一样,老钱或者奶油,总之艳煞天下。皮特还有自己的专属赛道”浪子帅哥”,好多人喜欢“那么满不在乎的感觉”,围绕在他身边最多的讨论是浪子香车还有一车的八卦。
他演的角色也飞扬热烈,漫不经心。但可能是一种直觉,虽然外形贴合,看他年轻时的角色总觉得有种疏离感。”他并不如此满不在乎”。
直觉也可能是事实,就像很难有人想到皮特酗酒酗药,还一直有。想起以率性酷飒的厨艺明星安东尼 · 波登还曾说,我早就厌倦了假装我什么都不在乎。后来他自杀离世了。
看《搏击俱乐部》才觉得更像皮特,到后来年岁渐长,《点球成金》以及如今的《F1》也更像他。
事实上他的赛道可能从来都是这些看上去满不在乎,其实什么都在乎的人。魅力也源于这种反差感。又强又弱,又野又秩序规整。
在演员之外,这些年的皮特还有个身份:一名成功的制片人。它是电影公司 Plan B Entertainment 的创始人之一和前唯一所有者。皮特选片的眼光很好,这家电影公司投资的最著名电影之一是反映黑奴遭遇的《为奴十二年》。
比起轻盈外表皮特其实更务实。追寻梦想就是痛苦务实。
《F1》里的配乐也很合时宜,开头有句歌词可以概括桑尼和电影,也很像其实一路都在外浪里稳的皮特:
我曾试图改写人生剧本
却无法从中挣脱
但我保证的一点
就是我和以往一样厉害
一个做困兽之斗的理想主义者,带着镣铐起舞的浪子,在《搏击俱乐部》里皮特扮演的痞子也有相似的台词。
“工作的存款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你的手表,你只是平凡众生的其中一个。”
光鲜酷帅的皮特和这些隐忍悲凉的角色总是能合一。
底色还是关于热爱,而热爱里深层涌动的还有独建通天塔的反叛,哪怕是在彼岸。
《点球成金》里,比利努力了很久,他想“改写行业规则”,而《F1》里更少年心气真挚血性,队友跟桑尼说:咱能不能守规则?桑尼回:但规则总是和我们对着干啊。
服不服?不服干就对了。Just Enjoy the Show.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