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碰撞测试震撼全网
7月29号晚上,理想汽车的发布会上,大屏幕上放了一段碰撞测试的视频。画面里,一辆8吨重的乘龙卡车以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和理想i8迎头撞上了。结果你猜怎么着?卡车直接四轮离地,驾驶室和货箱整个断开,车头一下子翻过去,压在了理想i8的前挡风玻璃上。
这画面太震撼了,直接火遍全网。网友们一看就知道这卡车是东风柳汽旗下的乘龙品牌,立马冲到他们的官方账号下面刷屏:“一觉醒来天都塌了,没撞过理想啊”“后轮都给撞飞了”。
东风柳汽怒指理想侵权
短短48小时后,东风柳汽直接放出一份声明,把事情推向了高潮——直指理想汽车“严重侵权”。
这起碰撞视频风波,看起来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安全秀”?
在理想i8发布会上,那场碰撞视频简直堪称“视觉震撼”。两辆车对撞之后,一辆2.6吨重的纯电SUV车身居然完好无损,而一辆8吨重的卡车却惨不忍睹:车轮飞起,驾驶室前倾,甚至和货箱完全分离。
理想这边说,这个测试是模拟“真实的交通会车场景”,是由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来操作的,而且那辆卡车是“市场随机购买”的。视频里还标注说,这次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超过了100吨,i8的A柱、B柱、C柱都没变形,9个气囊也全部弹出。
但这场“安全秀”很快就被网友反噬了。当有人发现那辆卡车是乘龙品牌的时候,东风柳汽的经销商们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压力。“被耍了,聪明人一眼就看出来是假的。”乘龙官方账号在网友质疑下这样回应。
还有资深的卡车经销商指出了一些异常之处:正常情况下,驾驶室后面应该有锁止装置连接,但在视频里,驾驶室却像纸片一样翻倒,明显是测试前做过手脚。
技术真相与安全理念差异
“侵权指控背后,其实还有不少被忽略的技术真相。”
7月31号,东风柳汽发了个挺硬气的声明,直接点名理想汽车有三个“大问题”:没授权就用竞争对手的品牌、故意摆拍测试场景、还违反了好几部法律法规。
他们重点提到了两点:一是没公开测试车辆的真实情况,比如有没有改装过、卡扣有没有固定;二是测试场景设计得不正常。这些质疑其实暴露了一个汽车碰撞测试中不太为人知的灰色地带——当车企自己定规则的时候,测试结果可能就不是客观的,而是成了营销的工具。
更深层次的问题,其实是商用车和乘用车在安全理念上的根本差异。东风柳汽在声明里提到,他们的卡车用的是“驾驶室后移技术”,在碰撞时驾驶室会变形吸能,而不是硬扛,这是为了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是专业设计出来的方案。
有行业专家也说了,卡车的车头比货箱轻,碰撞时容易出现头尾不平衡的情况,而SUV底盘重、结构刚性好,两者对撞的结果不能简单等同于真实事故。有些网友调侃说“乘龙卡车不如轿车结实”,但其实它配备的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这类主动安全技术,在真实道路上能避免大多数碰撞,这才是真正的安全保障。
反内卷,促公平
最近,央国企也发话了,说要“反内卷”!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挺有分量的。
东风柳汽,这家有71年历史的老牌央企,这次的声明可不只是在跟其他品牌打嘴仗,而是直接上升到了整个行业的价值观层面。他们引用了中国汽车协会的倡议,呼吁大家“反内卷、反不正当竞争”,还提出了三个原则:安全第一、诚信竞争、理性传播。
这话说得挺重,也正好打中了新能源车企现在营销中最敏感的地方。这几年,很多车企都爱搞“重卡碾压”这种测试,看起来是在证明自己的车有多安全,其实背后是想抓住家庭用户对“生存空间”的担忧——你家的车能扛得住大卡车吗?
但这些测试其实早就踩在法律的边缘了。没经过对方同意就用竞品的车做对比,这已经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像理想这种品牌后来在视频里把卡车的标志打了码,但伤害已经造成了。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简单粗暴的“胜负对比”,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安全就是“谁赢谁强”,反而可能带来真正的安全隐患。
重建安全信任需透明数据
咱们今天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重建安全信任,其实比看个热闹的视觉冲击更重要。最近中国汽研作为测试的执行方,回应说整个过程是“合规”的,但网友们好像还是不太买账。
证券部的工作人员也透露了点信息:这次测试其实是“开发验证”性质,不是强制性的准入测试。而且这辆卡车是“全新车”,但具体来源还没确认清楚。这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这事儿也反映出行业里的一个大问题:现在C-NCAP主要测试的是常规工况,中保研又搞了个25%偏置碰撞,但很多车企自己搞的“超级实验”却缺乏统一标准,结果根本没法横向对比。本来是权威认证,结果却被各种营销手段给淹没了。
比如说理想i8,它其实已经达到了C-NCAP五星的标准,但偏偏选了一个有争议的演示方式来吸引眼球。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很刺激,但对消费者来说,可能反而让人更困惑。
其实,安全的信任应该建立在真实、可验证的数据上。东风柳汽在声明里提了个不错的建议:车企们可以一起制定商乘用车的碰撞测试标准,明确测试的边界和范围。
别光顾着看那些震撼的画面,把数据透明化才是关键。这样消费者不仅看得过瘾,还能真正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安全测试争议
结语改写成口语化风格如下:
网友们在乘龙卡车的直播间刷屏,说“敢不敢买辆i8再撞一次”,这话说得可真够狠的。不过理想汽车的产品负责人也直接回应了:“要不咱们找个权威机构,再来一次复测?直播都行!”
这场原本只是发布会上的一次碰撞测试,没想到现在成了中国汽车安全测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其实啊,卡车的龙骨驾驶室和电动SUV的环形吸能结构,本来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安全这件事,没有输赢,只有生死之别。在真实的路上,卡车的AEBS自动刹车系统和轿车的紧急避让功能配合得挺好,这种真实场景下的协作,比实验室里的对撞更能保护生命。
安全不是为了表演,而是对生命的承诺。
互动话题来啦:车企用竞品来做安全测试碰撞,到底该不该有个行业规范?
支持规范的说:测试得有统一标准,不能随便“吊打”别人,这样会误导消费者,还破坏行业之间的信任。
支持自由的说:真实的数据就该公开,消费者有权看到不同品牌之间的安全差异。
中立派觉得:只要规范测试方法就行,关键是要数据透明,而不是一味禁止对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