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小米汽车火到“爆单”,友商急到“截胡”:一场5000元定金引发的江湖混战。
最近,小米汽车YU7成了车圈顶流。不是因为车有多酷,而是因为一个字:
等。
下单用户盯着手机屏幕里的交付周期直跺脚:
“14个月?我连对象都等不及分手了。”
结果呢?
友商们趁虚而入,掏出真金白银喊话:“退掉小米订单,买我的车,5000元定金我来赔。”
这场面,堪比商场促销时大爷大妈抢鸡蛋,但主角换成了身价几十万的车企。
今天咱们就聊聊,为啥一辆车能搅动整个新能源江湖?
这场“截胡大战”背后藏着什么门道?
一、小米YU7的“甜蜜烦恼”:订单太多,等不起
小米汽车YU7刚开卖,就被网友戏称“新能源界的Labubu”:
那个99元被抢到断货的潮玩。
官方数据一出,全网傻眼:
3分钟,20万用户拍下定金;
1小时,订单冲到28.9万台;
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啥叫“锁单”?
简单说就是交钱占位子,配置一确定,车厂就按顺序排产。
但问题来了:小米工厂的产能跟不上。
标准版最快要等53周(1年多),顶配Max版也得33周(近8个月)。
有网友吐槽:
“我6月下单,明年才能提车?怕是连小区车库车位都得重新抢。”
更绝的是黄牛的“准现车”套路:
加钱就能提前提车。
比如顶配Max版交2万元定金,最快1-5周提车;
但普通版只交5000元,却要等一年。
结果呢?
准现车当晚秒光,黄牛开始倒卖订单:
有人溢价2万元转让,还自称“纯属好奇”。
一位闲鱼卖家晒聊天记录:
“三台现车加价4000元转手,全网最低价,不贪心。”
二、车企们的“截胡”游戏:你退单,我赔钱
小米被自家成功绊住脚,友商们嗅到商机,集体上演“趁你虚,抢客户”。
玩法简单粗暴:只要退掉小米YU7订单,买我的车就赔5000元。
蔚来最豪爽:
买蔚来车型,直接报销5000元定金;
连子品牌乐道也能赔,但得店长特批;
甚至有销售打电话给小米车主:“您要退单?我教您操作。”
智己更灵活:
北京店送5000元电卡,全国充电桩都能用;
长沙店直接退现金,西安改送积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极氪玩积分经济:
转买极氪不退钱,但送等值积分,商城里买配件、保养都能花。
阿维塔加码福利:
除了赔定金,还送充电桩、免费保养,比闺蜜还贴心。
鸿蒙智行(问界母公司)暗戳戳跟进:
官方说只有智界S7/R7能赔,但有车主爆料买问界M8也拿到补贴,销售看都不看截图。
连特斯拉都坐不住了:
6月底发视频,一辆Model Y自己从工厂开到客户家,全程无人驾驶。
回应谁?
明眼人都懂——小米发布会拿YU7和Model Y硬刚,马斯克这是要“秀肌肉”。
三、车企为何集体下场?一场产能与人性的博弈
有人问:车企赔5000元图啥?
答案藏在两个算盘里:
算盘一:抢一个客户,赚回N倍利润
一辆新能源车均价20万,提成按1%算也有2000元。
车企赔5000元抢客户,看似亏本,但车卖出去,后期保养、配件、保险全链路都能赚。
更别提,抢到小米订单还能蹭热度:
“看,连小米车主都选我。”
算盘二:拖慢对手,抢占市场窗口期
小米汽车刚起步,产能爬坡需要时间。
友商们心知肚明:现在不抢,等小米稳住产能,以后更难打。
就像手机行业,当年华为崛起时,OVX(欧加系)也疯狂搞补贴抢用户。
但车企也有小算盘:
某来:自家订单也不满,正好借机清库存;
某氪:刚上市新车,急需销量撑场面;
特斯拉:怕小米分走Model Y的蛋糕,必须提前打压。
四、小米的“产能爬坡”:从手机到汽车,雷军撞上新难题
雷军常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
但飞起来之后呢?落地时才发现,造车比卖手机难多了。
手机VS汽车:产能差距天壤之别
手机代工成熟,富士康一条产线一天能出几万台;
汽车工厂动辄投资百亿,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二期7月才投产。
小米YU7前18小时就锁单24万台,直接透支了工厂两年产能。
“截胡”事件背后,是小米的“甜蜜的烦恼”
新势力车企普遍经历过“产能地狱”,特斯拉Model 3当年也卡壳;
但小米特殊之处在于:流量太大,期待太高。
用户骂的不是交付慢,是“你不是有钱吗?咋连车都造慢了?”
小米的反击:扩厂+改配置
紧急拿下北京亦庄地块建三期工厂,武汉、上海也在选址;
推出限时改配活动:7月6日-7日,锁单用户可改配置,重新排产。
但网友吐槽:“改完还得再等,不如直接退定金。”
五、消费者图什么?有人贪便宜,有人赌情怀
这场混战里,最纠结的还是买车人:
理性派:“等不起就换车,5000元赔款省下就是赚。”
情怀派:“我就认小米,雷总说过‘加速生产’,我信他!”
投机派:“抢个订单转手赚2万,比上班香。”
但有个真相必须认清:车企补贴不是慈善,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如蔚来承诺赔5000元,但购车时悄悄取消其他优惠,变相涨价。
极氪送积分,商城里一瓶玻璃水都要积分抵扣,细算下来未必划算。
建议买车人记住三点:
1. 别被“赔定金”冲昏头脑:对比实际车价、配置、售后,算总账;
2. 警惕“黄牛订单”:闲鱼转卖的订单可能被车厂拉黑,车到手也上不了牌;
3. 理性看待交付周期:车企预估时间会动态调整,别轻信销售口头承诺。
六、车圈内卷升级:从价格战到“抢人头”
这场“截胡大战”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
新能源车市已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厮杀”。
过去车企们靠降价抢市场,如今玩法更狠:
抢客户:你定金交了?我赔你钱。
抢产能:工厂连夜三班倒,比打工人都拼;
抢话题:小米友商发布会放“退订小米送补贴”的PPT,现场观众手机快门咔嚓响成一片。
但内卷也有副作用:
品牌信任度下滑:用户会想“车企这么急着抢我,是不是都不景气?”
行业恶性循环:补贴战压缩利润,倒逼车企降成本,最终牺牲品是质量。
一场5000元定金的江湖启示录
小米YU7的爆单与“截胡”,像极了手机行业往事:
2014年红米发布,友商集体降价围剿;
2020年华为被制裁,OVX狂揽用户;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血腥的存量争夺。
但汽车不同:
它更重资产,更依赖供应链;
用户决策周期更长,品牌忠诚度更高。
小米能否走出“产能爬坡”?
友商的“截胡”能否逆转战局?
答案或许藏在下个月的交付数据里。
但对消费者来说,江湖越乱,选择越多。
选车时记住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掉的可能是车轱辘。
(全文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