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比亚迪在日本的表现,着实让我有点意外。根据日本汽车进出口商会的数据,9月份比亚迪卖出了802辆车,同比暴涨了2倍。这个数字放在国内不算啥,放在日本可就不简单了,毕竟这个市场极度排外,哪怕德国大众都才卖了2.2万辆,通用还不到1100辆,尴尬的很。
说起海狮07,这款车自从今年4月刚上市,5月份就卖出514辆,9月份直接突破700辆,拿下新高。我一个朋友之前在东京做销售,他跟我说:这个车其实挺接地气,日本人喜欢的那种简单靠谱,别人家的大牌反倒不讨喜。销售这个事情,真不能只看数据,得看背后的文化适应,海狮07显然抓到了日本用户心理。
说实话,我刚开始听这数据时,一度觉得是蛮夸张的,毕竟比亚迪才进日本市场三年多,能这么快追上特斯拉(5600辆)和超越通用(1036辆)?感觉离谱,后来想想,或许这跟国产电动车在供给链和研发上的快速迭代,远比欧美老牌车企灵活有关。比亚迪的研发团队就像厨房里的大厨,能够灵活调整配方,供应链像条流水线,缺啥补啥,不像有的传统厂家,锅都烧焦了还得等全套菜上齐才能开饭。(这段先按下不表)
日本的电动车市场整体还比较保守。电池安全、品质稳定是硬指标,日本用户不太买创新,但买能用的东西。这点对海狮07很重要,比如那个时候我记得,海狮07配备的磷酸铁锂电池耐用又安全,适合上下班跑个40-50公里,刚好符合东京等大城市的短途需求。东京一位出租车司机跟我说,换了海狮07后油耗成本直降了30%,这对于日常营运压力大的司机可不是小数目。
再说比亚迪的销售策略,这次他们像换了条作战思路,向更多线下体验店下功夫,不像一直只靠线上卖车的路子。我的销售朋友说:这些线下展厅不大,但服务真诚,买的人多问细节,比网上看的感觉靠谱。我想,这差别背后其实是一场渠道博弈,比亚迪摸透了日本市场那套规矩,懂得自己不是大牌,得一步一步用服务和口碑摸进用户心坎儿。
对比特斯拉,日本市场绩效虽稳定,但特斯拉更多面临的是本地政府法规、充电网络和维修服务这些硬件短板,尤其是充电桩少,远不如国内的便利。比亚迪这边抓住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安全性不用担心,业务还能往便利性挖潜,这其实挺巧妙。
说起来人性化,海狮07的一点小缺点其实也不少,尤其在刚开始的时候,配置上有点缩水,比如智能辅助驾驶,跟特斯拉比还是差个档次,我和一个日本技术员朋友聊过,他说:这里的用户看重安全感,辅助驾驶多半玩不转,不适用也是问题。这让我想起国内同价位车型那种敢用敢玩的态度,确实不完全能照搬。供应链这回就得优先保稳定。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海狮07日本版的内饰用料也跟国内有出入,塑料比例高出10%-15%,这大概是顺应当地成本和市场的考量。虽然看起来有点嫌麻烦,但这算是日系风格的价格妥协,也是供应链交涉妥协的结果,毕竟从中国发货到日本,税费、物流加起来的成本真不好算,我粗摸了一下,单车成本大概增加了5%-7%(这仅是我估算,样本少,别当真)。
说回销量,1-9月累计3200辆,全年预计5500到5600辆,我觉得这个增长趋势能否保持还得看下四季度综合表现。价格、服务、补贴(虽然日本这块补贴没多少)都会左右这事。日本市场好比一锅老汤,想加点新鲜料不容易,各家车企食材都得口味适配。
顺便问一句,大家觉得比亚迪未来能不能像在国内一样,开挂式增长?毕竟日本人喜欢的东西和我们差挺多的,你们怎么看?或者纯属我瞎猜——比亚迪也许会在日本尝试更多小型车,毕竟城市紧凑,海狮07那么大,不一定完全适合。
最后说个细节,我之前跟一个修理厂师傅聊车,他特意帮我观察过几辆海狮07的底盘,一边叹气一边说:你看这做工,虽然不起眼,但耐操,日常修理不用太花心思,这点对日本用户决定是否回头挺重要。这聊着聊着,我意识到,买车不光看销量和快感,维修体验才是长远话题,毕竟坑爹车修起来那是真烦。你们有没有啥靠谱修车经验分享?车开久了这锅底问题,可能比新车好不好还要关键。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