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11.39万元-取消中控屏 日产轩逸省心版实车到店
今天,一辆没有中控屏的车,卖11.39万。
这合理吗?
还是说,这恰恰是最清醒的定价?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屏幕绑架的时代。
手机要屏。手表要屏。连冰箱都开始嵌屏了。
汽车?更是屏幕大战的主战场。
15寸。20寸。旋转的。悬浮的。曲面的。
仿佛没有一块大屏,就不配叫“现代汽车”。
可轩逸省心版来了。
它说:我不玩这个。
11.39万元——这个价格,买一辆全新的合资A级轿车。
但它没有中控屏。
没有导航。没有车联网。没有语音助手。
只有一个凹槽。
仿佛在说:你可以自己加个手机支架。
荒谬吗?
不。
这可能是近年来最诚实的车型命名。
“省心版”。
不是“青春版”。不是“基础版”。不是“入门版”。
是“省心”。
它不假装高科技。不堆配置。不制造焦虑。
它告诉你:我就是来解决出行问题的。
坐进驾驶舱。
D型方向盘。塑料材质。
实体按键密布。旋钮清晰。
一切操作,盲操即可。
不需要低头看屏幕。
不需要唤醒语音。
2712毫米的轴距——同级中依然傲视群雄。
后排能轻松翘起二郎腿。
座椅是织物的。柔软。透气。
不像皮质,冬天冷,夏天黏。
它配的是卤素大灯。
不是LED。
但夜间照明够用。
它用的是16英寸轮辋,配205/60 R16轮胎。
不是运动胎。但耐用。省油。
HR16发动机,1.6L自吸。
99千瓦。159牛米。
数据平平无奇。
可它配的是CVT。
平顺。线性。几乎无感。
就像一杯温水。不烫。不解渴。但不会伤胃。
WLTC油耗5.94升/百公里。
真实吗?
我试驾了一圈。
城市拥堵。空调全开。
表显6.3。
能接受。
毕竟,它不追求激情。
它追求的是——别坏。
别费油。
别让你操心。
你知道吗?
比它高一级的“真心版”,贵1万元。
多了LED大灯、天窗、倒车影像、8英寸中控屏、皮质座椅……
甚至还有EPB电子手刹。
可问题是——你真的需要这些吗?
天窗。一年开几次?
中控屏。是不是最后都变成手机支架?
电子手刹。和脚刹,差多少?
而那1万元——够加多少次油?
够几年保险?
够一次长途旅行?
今年7月,轩逸卖了26337辆。
超过了朗逸。超过了卡罗拉。
为什么?
因为它懂中国人。
不是所有家庭的第一辆车,都要“科技感”。
很多人的需求很简单:省油。耐用。空间大。维修便宜。
轩逸省心版,把这些做到了极致。
它甚至没有中控屏——这反而成了它的卖点。
没有屏幕,就没有卡顿。
没有黑屏。
没有OTA升级失败。
没有隐私泄露。
没有“智能系统”突然失灵,导致空调都不能调。
它像一个老实人。
不善言辞。
不会讨好你。
但它可靠。
几十年如一日地可靠。
我们总在追求“新”。
新功能。新技术。新体验。
可汽车的本质是什么?
是四个轮子加一堆代码?
还是安全、舒适、高效地把你从A点送到B点?
省心版的答案很明确。
它把钱花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比如底盘调校。
比如座椅人体工学。
比如发动机的静谧性。
而不是一块会亮的屏幕。
它甚至保留了脚刹。
机械感十足。
故障率低。
维修成本几乎为零。
你可以说它落后。
但落后,有时也是一种智慧。
当整个行业都在卷智能化时。
它选择回头,看看那些被遗忘的基本功。
操控?不谈。
动力?够用。
但它把“舒适”和“省心”做到了极致。
它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
是刚拿驾照的年轻人。
是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
是网约车司机。
是三四线城市的普通工薪族。
他们不需要大屏。
他们需要的是——别出问题。
别多花钱。
终端优惠后,只要7.58万元。
七万五。
一辆全新的合资轿车。
能上绿牌吗?不能。
有自动驾驶吗?没有。
但它能陪你五年。十年。
不让你进修理厂。
不让你焦虑油耗。
不让你为系统崩溃抓狂。
这,难道不比一块大屏更珍贵吗?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汽车智能化”的时候。
是不是也该问问——谁定义了“智能”?
是那些堆配置的厂商?
还是真正用车的人?
轩逸省心版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智能,不一定是屏幕越大越好。
智能,也可以是——让你彻底省心。
不需要学习。不需要适应。
踩油门。走人。
到地方。停车。
就这么简单。
它不性感。
但足够务实。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或许,这才是最稀缺的品质。
下次你去4S店。
不妨试试这辆没有中控屏的轩逸。
关掉手机。
听听发动机的声音。
感受座椅的包裹。
看看后视镜里的风景。
也许你会发现。
真正的驾驶,从来不在屏幕上。
而在路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