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比武,荣威掏出了AK47

讲真,最近车圈的新闻,但凡少看一天,都感觉自己跟时代脱节了,脱得像被拔了毛的鸡。前脚小米刚把桌子掀了,后脚一堆人就冲上来开始砸锅了。最新的一个演员,叫荣威,带着他的M7 DMH,直接在山东搞了场行为艺术,官方指导价9万7起,然后反手一个“限时美好价”,8万5千8。

一个接近5米的中大型轿车,插混,卖8万多。我第一时间不是关心这车怎么样,而是非常关心上汽荣威管理层的精神状态。这不是卖车,这是自爆。这是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谁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打法。如果说之前友商们是想着怎么把蛋糕做得更大,或者怎么多分一点蛋糕。那荣威这一手,就是直接把餐厅给点了,高喊一声“来啊,互相伤害啊”,然后抱着煤气罐冲进了后厨。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这车号称“大美好DMH”,我看是“大疯好DMH”。他们宣传稿里写得天花乱坠,什么“全球首搭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同级唯一全景沙发躺椅”、“mCDC动态悬挂”。看着这些词,我脑子里就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销售小哥,对着一个预算只有9万块,想买个大空间家用车的大哥,疯狂输出这些黑话。大哥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问了一句:“这玩意儿,有倒车影像吗?”

这就是当下车圈最荒诞的地方。所有人都拼了命地给你讲技术,讲参数,讲那些你一辈子可能也用不上几次的“花里胡哨”。什么叫“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听起来像是修仙小说里的炼丹炉,你跟它说“帮我哄孩子睡觉”,它是不是能自动播放一段郭德纲相声,或者直接释放一段次声波把后排的熊孩子物理镇定?讲真,对于一个家庭用车来说,所谓智能座舱的终极考验,根本不是什么多轮对话,而是能不能在后排小孩因为抢一个奥特曼而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时,精准地只给哥哥那半边播放《喜羊羊》,同时给妹妹那半边播放《小猪佩奇》。做不到这个,你就是个彩电。

再说那个“同级唯一全景沙发躺椅”,副驾一键折叠,后排能伸腿。听着是挺美的,但作为一个真实的中年人,我告诉你真实场景是什么。是我老婆坐在后面照顾娃,娃的脚印、奶渍、饼干渣遍布在那个所谓的“Ultra Touch极触材质”上,而我,作为司机,连靠背都不敢往后调一度,因为会挤到后面的儿童安全座椅。所谓的“温馨体验”,最后都变成了小心翼翼的伺候。家庭的本质不是享受,是责任,是妥协,是后备箱里永远塞满的尿不湿和滑板车。你给我一个任意门,都比给我一个沙发躺椅实用。

车市比武,荣威掏出了AK47-有驾
车市比武,荣威掏出了AK47-有驾
车市比武,荣威掏出了AK47-有驾

所以你看,车企的宣传逻辑和用户的现实生活,早就已经是两个平行宇宙了。车企活在PPT里,用户活在早晚高峰和菜市场里。

车市比武,荣威掏出了AK47-有驾
车市比武,荣威掏出了AK47-有驾

而荣威M7 DMH最狠,或者说最“开窍”的地方,就是它似乎也知道这些都是扯淡。它把这些“花活儿”全给你,什么前劳斯莱斯设计总监操刀,什么慕斯舒压座椅,然后用一个8万多的价格告诉你:这些东西,你就当白送的。我的核心就是,大,而且便宜。我用一个几乎不要钱的价格,给你一台物理意义上足够大的铁壳子,附赠一堆听起来很牛逼但你可能用不上的“压缩毛巾”式配置。

这就叫降维打击。当你的对手还在跟你纠结“智能化”的定义时,你直接把价格打到了对方的生产成本线以下。这就像两个武林高手在华山之巅比剑,剑法、内功、招式都讲究得不行,突然你从怀里掏出了一把AK47。一切技术,在绝对的低价面前,都显得有点行为艺术。

我甚至怀疑,这车的定价逻辑,根本就不是工程师或者产品经理定的,而是财务和法务一起关在小黑屋里,一边看股票,一边拿计算器算出来的。算到最后发现,怎么算都是亏的。于是财务心态爆了,直接把计算器一摔:“不算了!摊牌了!亏就亏!先弄死两个友商回回本!”

当然,这种自爆式打法也有它的问题。比如那个“五大件终身质保”,听起来特别像是一种对赌协议。它是在赌你开不了那么久,还是在赌荣威能活得比你久?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车企的承诺有时候比我的比喻更蠢。这就像你买了个手机,商家说“主板终身保修”,但屏幕碎了,电池衰减了,摄像头花了,对不起,那些不叫“主件”。

车市比武,荣威掏出了AK47-有驾

这个市场已经彻底疯了。真的,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本来想锁死人类科技,结果发现人类自己就把自己往死里卷。荣威M7这一刀,砍的不是别人,是整个A级和B级轿车市场的定价体系。它用一个A0级的价格,给了你一个C级的尺寸和B级的配置。简直就是疯了!它让所有打算在10万左右买车的消费者,都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它。你买不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了它之后,再去看别的车,总会觉得“好像有点贵”。

所以,荣威M7 DMH会成为爆款吗?不知道。但是它成功地把水搅浑了,把牌桌给掀了。它就像一条鲶鱼,不对,它是一条食人鱼,跳进了这个本来就已经很拥挤的鱼缸里。它不关心生态,它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先吃饱。

最终,这场战争的结局是什么?可能不是谁赢了,而是所有人都输了,除了消费者。消费者站在一片狼藉的餐厅废墟里,手里拿着8万块钱买来的中大型轿车钥匙,一边打着饱嗝,一边看着那些哭晕过去的同行。这种感觉,就好像当年你爱过一个品牌,为它的“玄学”付出了无数溢价,突然有一天,一个莽夫告诉你,那些信仰,一文不值。就问你,刺激不刺激?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